Page 11 - 常德古今2019年第四期
P. 11
个师分别从茶陵、酃县进犯宁冈, 王尔琢与朱 喊回部队,谁又能保证红四军其他残部不受
德率领红四军主力 28、29 团赴湘南势如破竹, 影响呢?“赣南三整”之前部队几乎解散的惨
一举攻克了湘军的老巢茶陵、酃县,吴尚被迫 状他是亲历者,为了不让好不容易取得的革
回救,宁冈之围得解。随后,在沔渡召开党员代 命果实葬送,他权衡再三,最终选择了明知山
表大会,讨论部队的去向问题。会上,杜修经教 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是冲动,这是担当!
唆 29 团团长龚楚偕同该团想撤回宜章老家的
官兵,旧事重提。他们坚决“贯彻”省委命令,坚 一副挽联感人肺腑,它讴歌的是忠诚
持要求转战湘南,王尔琢等人力劝未果,致使
部队最终开往郴州,酿成“八月失败”。攻打郴 王尔琢牺牲的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就闻
州损兵折将,红四军损失过半,千余人的 29 讯率部赶到思顺圩。当日上午,士兵们给王尔
团,只有 7 连连长肖克带的一连人没有跑散, 琢穿上了干净的军装,买了上等的杉木棺材重
加上龚楚团部和卫队,仅存 200 人。在这紧急 新装殓,举行庄重的悼念仪式。战士们聚集在
关头,王尔琢冒着杀头危险抗拒命令,果断将 烈士墓前,脱帽致哀,向烈士敬礼,排字枪朝天
部队撤至桂东县,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毛泽东 鸣放。司号员吹响了哀号,把王尔琢和另外两
闻讯后,亲率 31 团的第 3 营,经酃县赶到桂 名烈士安葬在思顺圩背的虎形岭上。杨得志将
东,与朱德、陈毅会合。毛泽东抓住王尔琢的手 军亲眼目睹了朱德在烈士遗体旁边的情景:
激动地表示:“你保存了二十八团,功不可没!” “朱军长来了,他悲伤地低下了头, 在王尔琢同
1928 年 8 月,“八月失败”的悲剧对党的 志的遗体旁边脱下了军帽,站了好久、好久……”
革命事业造成沉重打击。 8 月 21 日, 朱德率领 1928 年 10 月中旬, 红四军军部在宁冈砻
攻打郴州失败的红四军残部与毛泽东率领的 市草洲上为王尔琢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战
31 团第 3 营在桂东会师,部队决定经崇义、上 士们专门搭建了一个土台子,在台中央围成
犹重回井冈山。28 团 2 营营长袁崇全觉得革 一个大横匾,上面用雪白的棉花精心缀成 “赤
命前途渺茫,在途中胁迫、欺骗 1 个步兵连和 潮澎湃”四个大字,中间书写墨色的 “奠”字,
1 个迫击炮连叛逃投敌。王尔琢闻讯后,不顾 下面挂着王尔琢的遗像。两旁悬挂着一副蓝
朱德、毛泽东的劝阻,当机立断,率警卫排追 底白字、由毛泽东起草、陈毅书写的“一哭同
赶。当追至江西崇义县思顺圩时,王尔琢努力 胞,二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做叛逃官兵的工作,两个连的官兵又回到了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革命胜利
革命队伍中。袁崇全气急败坏,向王尔琢开枪 方始休!”的挽联。这副挽联情真意切,感人肺
射击,王英勇牺牲,年仅 25 岁。 腑。“留却重任谁承受”既道出了肯定,又表达
不可否认,对于部下的信任,或许也是王 了不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王尔琢的牺
尔琢选择“喊回部队”而不是“打回部队”的原 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
因之一,但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骁勇战将,他 命。”而“生为阶级,死为阶级”则是对王尔琢
会不知道此行的凶险吗?归根结底,正如他所 以身许党、绝对忠诚的最佳讴歌与赞颂。
说:“打回来红军会遭受重大伤亡,部队到了 王尔琢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
现在这种地步,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因为逃 将领。这颗冉冉升起的军事巨星,一场变故让他
走的是他的部下,他或许感到自己也有一些 意外陨落。但他留给后世的精神之火将永不熄灭,
责任。纵然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不是他最终 他用短暂一生诠释的革命“初心”将世代永传! ■
8 2019 年窑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