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8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258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人口民族 农户散养,多为换取必须的生活资料。20 世纪 90
草坪为鼎城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镇,以回 年代,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蔬菜、水果,推
族、维吾尔族居多,主要为明初征讨南方“苗蛮” 动种养产业化、规模化。2013 年,有 100 多个
军队驻留人员后裔,集中居住在教门冲、夹溪岭 农户形成庭院经济模式。2014 年,全镇种植水稻
两个村。丁家坪村、白云庵村、草坪社区有集居 3200 亩,总产 3400 万公斤 ;油菜 3200 亩,产
的少数民族组,其他各村有零散居住。2015 年, 菜油 35 万公斤 ;棉花 240 亩,皮棉总产 10 万公
全镇总人口 24063 人,其中男性 13031 人,女性 斤 ;水果 70 亩,总产 150 万公斤 ;蔬菜 450 亩,
11032 人 ;总人口中,有少数民族 2647 人,其中 总 产 1000 万 公 斤。 养 殖 生 猪 51210 头, 出 栏
回族 2458 人、维吾尔族 108 人、土家族 75 人、 32100 头 ;养殖家禽 21 万羽、出笼 18 万羽 ;出
苗族 3 人、满族 3 人。 水鲜鱼 26 万公斤。
林业
境内 75% 为四级红土山地,适宜各种树木
生长,其中 50% 山林为油茶林,其他主要树种为
经济发展
杉、松。1958—1975 年,境内森林因大炼钢铁、
综述 办公共食堂、山林改制等原因遭受三次严重破坏。
清代和民国时期,境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1980 年,80% 的山林分给农户管理,鼓励农户造
水旱灾害频发,经济发展缓慢。种田插一季稻, 林植树 ;林地 20% 为村级集体林厂管理,以杉林、
亩产 100 ~ 150 公斤。油茶为重要经济收入来 茶叶、桔园为主。2002 年,争取国家退耕还林项
源。1949 年,全域粮食总产 600 万公斤,茶油 目 1389 亩,按国家规定每退耕还林每亩补助粮食
35 万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 150 公斤和现金 20 元,213 个农户共获补助粮食
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推广双季稻和科学种田,粮 208390 公斤、现金 29 万元。2014 年,全镇活木
食产量有所提高,水稻亩产达到 250 ~ 300 公 积蓄量 43500 立方米,生产楠竹 65000 根、茶油
斤。1966 年,草坪公社粮食总产 1050 万公斤。 13.25 万公斤。
1966—1978 年,坚持集体经济,创办社队企业, 工业
经济发展不快,但农业科技水平有所提高,粮 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内
食产量大幅度增长,1978 年,全公社粮食总产 只有手工业。20 世纪 50 年代,组织手工业社。
1675.5 万公斤,第一次突破亩产 400 公斤“纲要” 1955 年,境内有铁、木业社、罐头厂、缝纫社,
指标,工农业产值 768 万元,人均 320 元。1978 年, 后转为二轻工业,由常德县二轻工业局管理。60
境内人均纯收入 124 元。1978 后,以发展经济为 年代末,开始兴办社队工业,先后办起农副产
中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经济快速发展。2014 年, 品加工、造船、酿酒、农机修配、印刷、土农药、
全镇地区生产总值 7.2213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土化肥等企业。2001 年起,镇办企业进行改制,
7870 元。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2014 年,全镇工业总产值
农业 达 28828 万元,拥有七一水泵厂、印刷厂、先
境内传统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 ;养殖业为 锋花炮厂、建筑材料厂、金属制品厂等 8 家骨
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