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5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265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性 6862 人。2014 年,全镇有 4950 户 16737 人 ; 镇水稻总产量 1750 万公斤,亩产 700 公斤。
其中农业人口 13937 人,非农业人口 2800 人 ; 养殖业 境内素有养殖生猪、鸡、鸭、鱼的
男性 8710 人,女性 8027 人 ;总人口中,汉族 习惯,主要自养自食,鲜有外销。1959 年,公社
16619 人 ;少数民族 118 人,其中土家族 44 人、 在金家坊建起万头猪场,为解决饲料,引进外来
回族24 人、苗族18人、侗族15人、壮族8人、 物种“革命草”,后成为水田、山塘、菜地公害。
水族 7 人、傣族 2 人。 1966—1976 年,家庭养殖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被
“割”掉,生产队集体相继建猪场、挖鱼塘,派专
人搞养殖,但生猪出栏率不高,鲜鱼亩产在 50 公
斤以下。改革开放后,家庭养殖得到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
1982 年,境内养殖家禽 4.18 万羽、生猪 7125 头、
综述 羊 2018 只、耕牛 352 头。1985 年后,农业机械
民国时期,境内交通闭塞、工商凋零、经济 逐步普及,耕牛减少,肉牛养殖逐渐增多。1990
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得以发展。 年,境内养殖肉牛 315 头、山羊 3200 只。20 世
1958 年,修建跃进水库、五溪水库、超美水库、 纪 90 年代初,兴起特色养殖,荆树湾六组、十组
沧山水库后,境内 85% 以上农田实现自流灌溉, 村民圈养豪猪 300 头,黄壁坪村饲养孔雀 40 只。
粮食总产增加。1975 年起,兴办社队企业,大米厂、 2014 年,全镇有生猪养殖专业户 13 户、蛋鸡养
制茶厂、砖厂成为境内骨干企业。1981 年,实行 殖专业户 5 户、养羊专业户 12 户 ;存栏生猪 1.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生 万头、牛 462 头、羊 3525 只、家禽 9.87 万羽,
产力得到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集镇墟场商贸经 养殖水面 1830 亩。
济繁荣,个体私营经济活跃,地方特色经济兴盛。 林业
2014 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 1.2693 亿元,农民 境内有山林近 5 万亩,东部和南部为低山区,
人均纯收入 7580 元,境内农民存款余额 1.3 亿元。 以杉木、楠竹为主,有少量阔叶林和油茶林 ;西
农业 部和北部为丘陵区,以油茶林为主。1949 年前尚
种植业 境内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红薯、 存原始次森林,树种 80 余科 350 多种,多大树
玉米、花生、油茶、茶叶等。民国时期,水田均 古木。由于交通闭塞,木材、楠竹少有销售,竹
种一季稻,亩产 150 公斤。20 世纪 50 年代,开 木销售借道枉水河竹排、火排运输,林业收入甚
始种双季稻,亩产 300 公斤。1975 年,开始推广 微。1958 年,全民伐木烧炭炼钢,森林遭到毁灭
杂交稻,亩产 350 公斤。1981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 性破坏。1968 年,公社组织劳力开辟茶园 1500 亩,
包责任制后,亩产过 500 公斤。1990 年后,推广 组建公社茶场。1970 年,学习湖北朱亭经验,人
地膜育秧,杂交稻、“双两大”,测土配方施肥等 工营造杉木林,公社党委书记张代云率领干部群
新技术和新品种,亩产达到 650 公斤。2000 年后, 众,利用跃进水库移民遗留山地,相继组建公社
因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劳动力减少,部分双季稻 林场、洞冲林场、攀云山林场、朱溪坡林场、马
改种一季稻。2004 年,国家免除农业税,给耕地 家堰林场,总面积 6500 亩,并建立杉树栽培实验
进行补贴,全镇补贴面积 17626 亩。2014 年,全 基地,成为全县先进典型。1981 年,实行林业经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