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8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408

汉寿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家口两处泵站排入沅水河,全镇进水也由沅水河                            特号、莲塘早等高秆早籼品种和万年红、麻风黏、
                和西湖高水内江流入各村机埠。                                   红米冬黏、浙场 9 号等迟熟晚籼品种。1965 年,

                    境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                          引进矮脚南特号矮秆早籼品种和农垦 58 晚粳品
                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                            种,稻种实现早矮晚粳化,亩产 175 公斤。1972
                季阴雨多风,初夏雨量集中,中后高温炎热,秋                            年,罐头嘴种植水稻 3.2 万多亩,亩产 250 公斤。
                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镇域年均降雨量                             1976 年,引进杂交稻,增产效果显著。1977 年

                1274 毫米,最多为 1799 毫米,最少为 987 毫米。                  大力推广,当年种植杂交晚稻 1.2 万亩。从 1978
                全年日均气温≥ 16.8℃,日均温差 7.1℃。年均无                      年开始,大力压缩晚粳种植面积。1979 年,水稻

                霜期 274 天。年均日照为 1688.4 小时。年均蒸发                    品种以中早熟晚籼品种(倒种春)为主。1980 年,
                量为 1187 毫米。                                      水稻播种 3.5 万亩,亩产 300 公斤。1981 年,镇
                    人口民族                                         内种水稻 4.5 万亩左右,亩产 450 公斤,杂交稻
                    2014 年末,全镇有 9735 户 32411 人,其中                比较常规晚稻亩产增加 30 ~ 40 公斤。由于杂交

                农业人口 30836 人,非农业人口 1575 人。男性                     晚稻的推广,杂交晚稻面积回升到 2.8 万亩。自
                16684 人,女性 15727 人。有汉、回等民族,其中                    2009 年起,实行惠农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汉族 31763 人,回族等少数民族 648 人。每平方                     以前不宜耕种的成片荒地和低洼湖田逐渐被改造

                千米 438 人。                                        成水田,普遍种植双季稻,年播种面积 9 万亩以上,
                                                                 平均亩产 500 公斤以上。2014 年,全镇粮食播种
                                                                 面积 9.9 万亩,亩产 675 公斤。

                                                                     棉花 1981 年之前,棉花生产属指令计划,
                                经济发展
                                                                 全公社种棉花 1.1 万亩,年均单产 45 ~ 50 公斤。
                    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起,棉花种植面积逐步上升,高

                    1990 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5258 万元,其中                   峰期的 1996—1998 年种植面积 2.1 万~ 2.3 万亩,
                第一产业增加值 4509 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521                      亩产籽棉 250 ~ 280 公斤。2004 年,全镇种棉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228 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                        10000 亩,总产 750 吨。2014 年,种棉 1.43 万亩,

                收入750元。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35亿元,                     产籽棉 4053 吨。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油菜 20 世纪 50—60 年代初,境域种植油
                818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2660 万元,实现农民                      菜以白菜型为主,亩产 30 公斤左右。70—80 年代,

                人均纯收入 2706 元。2014 年,全镇实现地区国民                     油菜籽以甘蓝型为主。1984 年后,随着农田水利
                生产总值 52239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4354                    设施条件改善,油菜播种面积逐渐扩大。1985 年,
                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2031 万元,第三产业增                        播种 1.8 万亩,亩产 45.6 公斤。1995 年,播种 2.8
                加值 15854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7766 元。                     万亩,亩产 98 公斤。进入 21 世纪,镇内油菜年

                    农业                                           均播种面积 3.2 万亩,平均亩产 110 公斤。2014 年,
                    种植业                                          播种面积 4.1 万亩,亩产 130 公斤,总产量 5330 吨。

                    水稻 1965 年以前,镇内水稻品种主要有南                           蔬菜 2000 年以前,域内村民种植蔬菜主要



                 0396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