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9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579
汉寿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点。1968 年,邹家坪完小办初中,取名邹家坪中学。 舟赛。2014 年 10 月,在李家坪举办农民运动会 ;
1968 年,施家巷、押东、云台、韩家冲、马嘶桥 组织村级篮球友谊赛。
等大队相继办起初中班。1969 年,邹家坪中学迁 医疗卫生
往韩家冲办高中。次年,该校改名为株木山中学。 1955 年 , 施博民、袁冬甫、李本立等医生组
1978 年,各村初中教学点撤销。1980 年,中学 建株木山卫生所。1956 年 4 月,卫生所编入第八
高中停办。1984 年,株木山中学由韩家冲迁往株 区联合诊所。1958 年,诊所由私有转为公有,成
木山集镇,新校区占地 2.86 万余平方米,建筑面 立汉太人民公社卫生院。1961 年,成立株木山人
积 1600 平 方 米。2005—2014 年, 投 资 1613.5 民公社卫生院。1996 年,卫生院划归地方管理。
万元,征地扩建校舍,配套建设教学楼等教学设 2002 年 11 月,卫生院解体停办,医院财产折价
施和生活设施。2014 年,中学占地 24438 平方米, 处理。2006 年,卫生院收归政府 ;启动新型农村
绿化面积 1500 平方米,资产 2186.7 万元,在校 合作医疗。2008 年,卫生院异址重建,新院占地
学生 668 人 ;教职员工 167 人,工勤人员 5 名。 1950 平方米,建筑面积 2200 平方米,固定资产
文化体育 100 多万元。2014 年,卫生院有医护人员 30 名 ;
文化 全乡新农合参保人数 22253 人,参保率 97%。
广播 1973 年,建乡广播室。1983 年 10 月, 社会保障
建 广 播 站。1985 年, 建 文 化 站。1989 年 8 月, 优抚 1970 年,全公社有军人优抚对象 58
全乡 21 个村设广播室并配置 1 台 250×2 的扩音 名。2003 年,全乡发放军人优抚金 6.8 万元。
机(总功率 5.25 万瓦),广播专线 20 条 65 千米。 2014 年,全乡有军人优抚对象 149 名,发放优抚
2002 年,广播站与文化站合并成立广播电视文化 金 83.06 万元。
站,2012 年改名为综合文化站。2014 年,乡境 救灾救济 20 世纪 50—60 年代,公社每年为
19 个村(居)安装“村村响”数字广播。 特困户发放救灾救济金 4.5 万元,棉被 8 床。70—
电影 20 世纪 60 年代,县电影队下到各大队 80 年代,每年为 7.8 万元,棉被 15 床。2000 年,
放映电影。1976 年,公社成立电影队。80 年代,乡 救灾救济改发现金。2000—2012 年,救灾救济款
建电影院。2002 年,电影队并归汉太电影队,县教 分 4 个档次发放,最低 100 元、最高 500 元。2009 年,
育局每学期免费为乡中小学生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片。 县政府为 54 名因病、因灾造成家庭贫困的农村居
电视 20 世纪 70 年代,机关单位购置 12 英 民发放救济金 110 万元。2013 年,救灾救济款标
寸黑白电视机。80 年代,农村少数居民购置电视 准统一为每人 200 元,打卡发放。2010—2014 年,
机。1990 年,全乡有电视机 2383 台。2000 年, 全乡共发放救灾救济款 57.69 万元。2014 年,全
增加到 5854 台。2014 年,全乡无线数字电视用 乡大病救助 516 人,发放救助款 60.25 万元。
户 3768 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1587 户。 农村“五保” 农业合作化后,对农村孤寡
群众文艺 2014 年,全乡有文艺队伍 30 多 老人实行“五保”。农村人民公社化后,以大队为
支,民间文化艺人 15 名。 单位兴办敬老院。1961 年,孤寡老人改由生产队
体育 供养。20 世纪 70—80 年代,“五保”户每年每
2009—2014 年,每年在清水湖举办 1 次龙 人 270 公斤稻谷。90 年代,增至 300 公斤,并
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