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3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783
桃源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水库 1 座(竹园),小(一)型水库 1 座(龙潭), 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 100%。
小(二)型水库 7 座 ;骨干塘 33 口、小山塘 438 口。 文化体育
1974 年,成立兴隆街人民公社文化宣传站。
1976 年,改为兴隆街公社文化站。1984 年,更
名为兴隆街乡文化站。1992 年开通有线电视,当
社会事业
年开通 100 余户。2002 年,文化站与广播电视
教育 站合并为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2010 年 5 月,文
1927—1939 年,乡境有私塾 1 所,学生多 化站争取国投项目资金 24 万元,建成两层楼功能
为家庭富裕子弟。1939 年,私塾改办西式学校, 齐全的兴隆街乡综合文化站,面积 325 平方米。
定名为隆平乡国民中心小学,学生近百人。中华 2011 年年底,实行机构改革,该站并入社会事务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 管理站。《兴隆诗草》自 2007 年出版第一辑后,
生人数增至近两百人,隆平乡国民中心小学改为 至 2014 年出版七辑。2012 年,兴隆街乡诗词楹
隆平乡中心小学。1958 年,该校又改名为兴隆街 联协会成立,有会员 74 人。2015 年,全乡有线
完全小学。1961 年,学校增设初中班,并更名 电视用户 800 多户。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8 处,
为兴隆街完小暨附中。1962 年,县里将该校初中 图书室 1 个,藏书 8000 余册,农家书屋 11 个,
班迁往向家桥公社,校名因此改为兴隆街完小。 有书刊 20000 余册。有铜管、军鼓、腰鼓、秧歌
1964 年,初中班迁回,校名恢复为兴隆街完小暨 等民间艺术团 5 个,演艺人员约 50 人。全乡 8
附中。1965 年,学校增招一个初中班 ;1966 年, 个村建有村级广播站,安装 126 只喇叭。有乡级
又增招两个初中班,学生人数达 300 多人。1969 文化体育广场 1 个,占地 1000 余平方米 ;有竹
年,该校又办起高中,中小学分家。1979 年,高 园、龙潭溪、大同 3 个村级文化体育广场,占地
中班撤销,高中学生迁至剪市中学,留下 6 个初 约 500 平方米。沅水扎排号子、赛龙舟 2 项文化
中班。1981 年,剪市区教育办在中学增设一个高 遗产纳入桃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复读班。1982 年,区教育办在该校举办一个师 医疗卫生
训班。 兴隆街卫生院成立于 1959 年,1970 年从原
1984 年,兴隆街乡有中学 1 所,学生 420 人, 供销社迁至兴隆村二组,时有砖木结构房屋 2 栋、
教师 37 名 ;有小学 20 所,学生 1030 人,教师 木房 2 栋,有医护人员 10 名,床位 16 张,卫
73 名 ;幼儿园 6 所,入园幼儿 80 人,幼师 6 名。 生院总资产约 30 万元。2006 年,建宿舍 8 套。
2013 年,启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兴隆乡建成 2009 年,投入资金 110 万元,建住院楼,有床位
1 所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学校、1 所中心幼儿园,总 40 张。2010 年,投入 18 万元建门诊楼。2013 年,
投资约 1100 万元。2015 年,兴隆街乡教育机构 投入资金 190 万元,建 20 套公租房。2015 年,
用地 1.98 公顷。全乡有中学 1 所,在校学生 209 乡卫生院有床位 28 张,固定资产总值 300 万元,
人,专职教师 34 人 ;小学 4 所,在校学生 580 人, 专业卫生人员 26 名,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
专职教师 31 人 ;幼儿园 5 所,在园幼儿 165 人, 成诊疗 2 万人次。有村卫生室 8 个,8 个村村民
专职教师 9 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 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