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7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下册)
P. 377

澧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米,低压输电线路 432.7 千米,配电变压器 61 台                     3246 人 ;建日处理能力 6 吨的垃圾焚烧站,添置
             12400 千伏安,总供电量 650.79 万千瓦时。                      600 个户用垃圾焚烧炉,开挖 600 多口户用沤粪

                  饮水 1982 年,修建码头铺自来水厂,日供                      池 ;全镇设 26 名保洁员,负责村镇街道清扫和垃
             水 810 立方米,供应集镇居民饮用水。2006 年开                      圾处理。
             始,在全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年内打井 147 口。
             2007 年,兴建芭王水厂,供应莲花村 607 人安全

             饮用水 ;兴建刻木山水厂,覆盖 4000 人安全饮
                                                                              社会事业
             用水。2012 年,集镇水厂铺设 5 千米供水管道,

             供应观斗村 1521 人安全饮用水。2013 年,引资                           教育
             1000 万元,对集镇水厂进行升级改造。2014 年,                           清乾隆时期(1736—1795),境内创办有澧
             兴建杉木村水厂。是年,全镇安全饮水覆盖率                             西朱氏私塾,民国时期改称澧西朱氏学堂。1956
             80%。                                             年,在码头铺创办洞市完全小学,1958 年,洞市

                  镇村建设                                        完小改为澧县第七中学。1961 年,境内有小学
                  清雍正年间(1723—1735),码头铺集镇形                     14 所,中学 1 所。1969 年,创办码头铺公社中
             成集市,有店铺 20 多家。民国时期,因涔水上游                         学,澧县七中与码头铺公社中学合并 ;各大队办

             淤积,船只不能通航,交通闭塞,集市渐趋萧条。                           起小学,实行半耕半读,公民办老师相结合教学。
             1958 年,公社机关驻此,供销社、银行营业所、                         1977 年,恢复澧县第七中学校名。20 世纪 90 年代,
             卫生院等单位先后在此建造办公用房和营业铺面。                           调整学校布局,1995 年全镇有学校 10 所,其中

             1978 年,公社机关迁至桐子岗南坡,街区各类房                         中学 2 所,小学 8 所,在校学生 1836 人。2006
             屋亦由坡下平地迁建岗上。1980 年,沿县道新甘                         年,全镇有中小学 3 所,学前班 3 个。2009 年,
             公路扩建一条宽 24 米、长 1000 米的街道。1983                    码头铺籍人士欧阳雪初捐资 420 万元,新建大龙

             年,兴建 3.5 万伏变电站。1984 年,码头铺乡改                      岭小学。2014 年,境内有完全中学 1 所、小学 2
             为建制镇,开始制定镇区发展规划。1989 年,镇                         所、幼儿园 1 所,教职工 106 人,在校学生 950 人,
             区面积达 1.2 平方千米,非农业人口 2082 人。各                     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初中生毕业率 100%。

             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1万平方米。                            文化体育
             街道 4 条,总长 3100 米。下水道 2500 米。1996                      1965 年,建立码头铺公社文化站。2014 年,
             年,新建 1 条街道,长 1100 米,有临街门面 120 个。                 全镇有 1 家图书馆,藏书(刊)3 万册 ;7 家农家

             2011 年,引资上千万元,兴建宜居新村。2012 年,                     书屋,藏书(刊)8000 余册。有 8 支舞蹈队伍,
             投资 270 万元,新建大型农贸市场,有固定门面                         各类体育场所 16 个。有文学、音乐、诗词、美术、
             34 个,摊位 56 个。2013 年,投资 800 万元,对                  书画等文学艺术爱好者 160 人,文学艺术创作、

             集镇街道进行升级改造,实行硬化、绿化、美化、                           演出活动经常。有线电视入户 3883 户。
             亮化,新修下水道 1200 米。2014 年,镇区面积 2.54                      医疗卫生
             平方千米,各类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3 条街道                             民国时期,境内医疗为个体开业,著名中医

             长 4200 米。集镇有工商企业 865 户,常住人口                      有彭泽清、朱作儒等人。1958 年,建立五星公社



                                                                                                       1177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