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6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下册)
P. 436
澧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性 10925 人 ;农业人口 20281 人 ;新出生 195 人 ; 5814 为主。油菜 32000 亩,玉米 15000 亩,柑
少数民族 63 人,其中回族 1 人、苗族 5 人、壮族 橘 19000 亩。2014 年,全乡粮食总产 34500 吨,
2 人、 土 家 族 55 人。2014 年, 全 乡 有 7316 户 柑橘总产 38000 吨,油菜籽总产 3520 吨。建有
20893 人,其中男性 10692 人 ;农业人口 19629 早晚稻生产基地 4 个、玉米生产基地 1 个、一季
人 ;新出生 215 人 ;少数民族 94 人,其中回族 2 稻生产基地 1 个、棉花直播生产基地 1 个。
人、苗族 6 人、壮族 2 人、布依族 1 人、侗族 1 人、 养殖业 1995 年,全乡出栏生猪 20100 头,
瑶族 2 人、白族 1 人、土家族 79 人。 出笼鸡 24 万羽,水产品总产量 147 吨。2000 年
之后,乡政府扶植养殖大户,成立养猪协会,开
办两家生猪交易所,推动养殖业发展。2014 年,
全乡出栏生猪 15 万头,存栏 10 万头 ;出笼家禽
经济发展
15 万羽 ;出产水产品 300 吨。境内建有 6 家生猪
综述 交易所,年生猪流通量达到 50 万头。
1995 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8694 万元, 林业
其中工业总产值 5206 万元,农业总产值 3488 万 1995 年,全乡有林地 28864 亩,森林覆盖
元。2002 年,乡、村集体企业陆续实行改制,民 率 29.8%。1996 年起,乡党委、政府发动群众封
营经济得以发展。全乡有个体私营企业 456 家, 山育林、植树造林和残林改造,退耕还林 1425 亩。
从业人员 2800 人,主要从事建材、油脂、农副产 2000 年起,扶植发展花卉苗木。2010 年,花卉
品加工、运输、餐饮业 ;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苗木种植面积累计达 5900 亩。2014 年,全乡有
12645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5579 万元,工业总 林地 31050 亩,森林覆盖率 32.1% ;全乡共销售
产值 7066 万元。2011 年,全乡新增工业项目 9 个, 花卉苗木 310 万株,产值 430 万元 ;销售培植苗
农业项目 2 个,扩建企业 1 家。全年完成招商引 木 5 万株,产值 300 万元。
资 9800 万元,其中 1000 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 3 工业
个。2014 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32054 万元, 清代,境内出现零散打铁作坊。民国时期,
其中工业总产值 7300 万元,农业总产值 24754 以铜壶、铁器农具等冷作产品为主。中华人民共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9960 元。 和国成立后,境内工业以服装加工和农产品初加
农业 工为主。20 世纪 70 年代,兴办集体企业,建有
种植业 境内种植业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 宜万公社农具厂。90 年代,相继兴办起乡油厂、
蔬菜为主。1995 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39367 脱绒厂、红砖厂、制衣厂、彩瓦厂等 10 多家乡
亩,其中水稻 33545 亩 ;粮食总产 14344 吨,其 办企业,高峰时就业人数达到 358 人,完成总产
中水稻 13560 吨。棉花 7000 亩,皮棉总产 600 值 5206 万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乡办集体
吨。油菜 21745 亩,油菜籽总产 2568 吨。柑橘 企业陆续改制为民营企业。2000 年后,境内建有
总 产 2180 吨。2006 年, 全 乡 种 植 水 稻 38000 鸿发彩瓦厂、春生脱绒厂、金马脱绒厂、鑫晟棉
亩,其中早、晚稻各 15000 亩,一季稻 8000 亩。 业、鑫德源农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2010 年前
早稻以湘早籼 45 为主,一季稻超级稻以深两优 后,境内柑桔产业规模扩大,兴办 2 家柑橘打蜡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