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3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下册)
P. 443
澧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设立肉食站、粮油店,乡(公社)驻地成为农村 和移动电话的全覆盖。2003 年,车溪乡接入宽带
中心市场。各村(大队)均开设有零售店或代销店。 信号,用户主要是机关、学校、信用社等单位。
80 年代初,供销社在群力、南阳、牌楼、南岳 4 2011 年改为光纤,用户迅速增加。2014 年,全
村设分销点。后随着集体经济改制和市场经济发 乡有线电话用户 2000 多户,移动电话用户 2 万户,
展,乡党委、政府鼓励农民经商。2014 年,全乡 互联网用户 1300 多户。
有各类商铺 100 多家,个体工商从业者 600 人。 水利建设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02 亿元,其中集市商品成交 20 世纪 50 年代前,境内农田灌溉主要从澹
额 5000 多万元。 水河、车溪河、八里河 3 条河流取水,水源不稳定。
1958 年修建王家厂水库后,从王家厂水库引水入
车溪,农业用水得到基本保障。70 年代兴修水利,
至 80 年代初,全乡建成从四支半到十支的东西走
基础设施
向干渠和南北走向支渠,其中排渠有一干排、二干
交通运输 排、八支低干渠,灌渠有四支总干渠、四支至十支
境内有省道 S302 线贯通,1935 年建成,途 支渠。主沟渠全长约 45 千米,斗渠全长约 50 千米,
经新明、牌楼、车溪、万兴、柘茨等村。1975 年, 农渠约 70 千米,形成网格化排灌系统,自流灌溉
进行澧阳平原田园化建设,改为沿干渠走向,途 率达到 90% 以上,车溪乡成为全县旱涝保收的商
经宝林、南岳 2 村,路面为砂石路,1980 年改为 品粮主产乡之一。从 2000 年起,县水利局先后投
沥青路面,2013 年改为水泥路面。 入资金 2000 多万元,对 75 千米主要沟支渠进行
1976 年起,先后修建车溪公路、车干公路 硬化护坡,全乡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两条乡道。车溪公路南接张公庙镇境内的省道 供电饮水
S302 线,北接大堰垱至曾家河公路。初为砂石 供电 1972 年车溪集镇拉通高压电,设 1 个
路,1990 年从省道至车溪乡集镇段改为沥青路面。 低压变电器,供公社机关和集镇生产生活用电。
2006—2007 年,车溪公路、车干公路全线改为 1972 年后,供电逐步向集镇周边延伸。到 1983
水泥路面。从 2006 年起,实施通村公路工程,境 年底,全公社所有大队全部覆盖电网。2000 年、
内通村公路陆续硬化。2014 年,全乡硬化通村通 2010 年两次对全乡电网进行升级改造。2014 年,
组公路 150 千米。 全乡拥有高低压输电线路 87 千米,配电变压器
1982 年前,车溪乡没有专门客运线路,只有 79 台 1 万千伏安,总供电量 1000 万千瓦时。
从大堰垱等乡镇开往县城的班车途经乡境。1982 饮水 20 世纪 70 年代前,境内居民饮用堰
年设立车溪至县城客运专线,每天发班 6 对。 塘水。1980 年以后使用手摇压力井,随着农药化
邮政通信 肥大量使用及养殖业的发展,地表水污染严重,
20 世纪 50—60 年代,境内通讯主要是信件 地下水铁锰超标,居民生活用水日益严峻。2009
和电报。70 年代初,乡邮电所设立有线电话台。 年,乡党委、乡政府争取上级拨款和自筹资金
1996 年开始发展数字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 1564 万元,在车溪乡集镇建立城头山自来水厂。
起初装机用户不到 100 户,后逐步实现有线电话 水厂日供水能力 2000 立方米,水源为地下水,可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