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下册)
P. 73

临澧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首届广场舞比赛和农民运动会。                                   伤残军人、优抚对象等救助对象 223 人,年发放
                  医疗卫生                                        救助金 10 万元。

                  清末、民国时期,镇境有个体医疗诊所 4 家。                           农村养老保险 2010 年,全镇推行养老保险
             1950 年,建立赵家巷联合诊所,在七重堰设分所。                        制度,养老保险参保率 85%。2014 年,全镇有
             1958 年 9 月,成立公社卫生院。1969 年,全公                     7738 人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 87% ;4109 人领
             社 22 个大队均办起合作医疗站,有“赤脚”医生                         取养老金 236.4 万元。

             26 人。1984 年 3 月,公社卫生院改为修梅乡卫
             生院,1992 年改为修梅镇卫生院。1994 年,镇

             卫生院被评为“一乙”乡级卫生院。2003 年,卫
                                                                              特色地情
             生院进行扩改建,建成 800 平方米的医疗卫生大
             楼,购置医疗设备,改善就医条件 ;有医务人员                                风景名胜
             32 人,病床 40 张。2005 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                          凉水井 位于高桥村。相传明嘉靖年间,嘉

             医疗制度。次年,参合率 89%。2014 年年末,镇                       靖皇帝下江南私访民情,至修梅镇高家村时,口
             内有卫生院 1 所,村级卫生室 24 个,病床 40 张,                    干舌燥,其渴异常,经当地一老翁指点,侍从在
             专业医务、护理人员 37 人,个体从业医生 25 人,                      古井中取出井水,嘉靖皇帝连饮三大碗后,顿觉

             个体药店 4 家 ;16833 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                     神清气爽,高声道 :“好井水,好井水,此水从何
             90%,筹资 101 万元。                                   处取来 ?”侍从将他引到古井边,嘉靖望着清澈
                  社会保障                                        见底的井水,脱口而出 :“此井赐名凉水井。”凉

                 “五保”供养 20 世纪 50—70 年代,农村                     水井因此而得名。
             鳏寡孤独残“五保”老人,由生产队保吃、保住、                                七重堰 相传很久以前,修梅镇的白土、太
             保治病、保安全、保安葬。1980 年,实行家庭联                         平、车堰等村落附近,到处是良田沃野,风调雨顺,

             产承包责任制后,“五保”户由村提留部分供养。                           人们安居乐业。有一年,天气突然变得异常起来,
             2000 年,“五保”户由国家供养。镇政府建敬老                         每逢雨天,别处下雨,唯独此处不下,堰塘干涸,
             院,境内“五保”户进院供养,130 名“五保”                          苗木枯死。后来人们发现是藏匿于土里垭一棵古

             老人,每月发放救助金 3.25 万元。2014 年,投                      松树内的一个怪物在作祟。那棵古松树位于土里
             资 500 万元,将敬老院搬迁至南江居委会,设置                         垭山顶上,两人合抱不拢,年代久远,树早已枯
             床位 100 张,按“一院两型”( 供养型和寄养型 )                      死。那个怪物不知何时隐藏其中。人们都说是那

             的管理模式,供养和寄养老人 100 人。                             怪物把此地的雨水全部吸走,从此就是只打雷扯
                  最低生活保障 20 世纪 60—70 年代,采取                    闪,不见下雨。为了整治这一怪物,人们请来一
             照顾工分、发放救济粮、补贴医疗费等措施,对                            位本领高强的道士。一日,电闪雷鸣,道士设坛

             农村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助。2005 年,修梅镇                         作法,一声惊雷直劈古松,古松轰然倒向车堰村
             启动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2014 年,境                         一侧,断裂成七块,从山顶到山脚出现了七口堰塘。
             内有城镇低保 43 户 53 人,发放救助金 22.26 万元 ;                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地方称为七重堰。

             农村低保 759 户 945 人,发放救助金 98.184 万元 ;                    千人槽门 位于修梅镇千人村。相传很久以



                                                                                                       0873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