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常德古今2020年第一期
P. 32
沅 澧 人 物
务相当繁重。除了教学外,他还先后担任过常 常德时必读“蔼公”的作品,总是赞不绝口,常
德县劝学所所长、县学款经理处经理、县教育 对人说:“凤灵的文风,祖述方姚,堪称上乘。”
局教育课长、县代理教育局长和《常德民报》 可见这些文人对陈凤灵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主笔等职务。
为农村教育仗义执言
常德“三公子”之“蔼公”
20 年代初,陈凤灵倡议发展农村教育,但
民国时期,常德有三位“公子”:“跑公”张 他发现各乡镇的师资水平很低,于是在一次
炯、“纠公”李子新和“蔼公”陈凤灵。国民党的 列席的县政会议上,反复强调师资亟待解决,
党务元老张炯,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 并建议倡办常德县乙种师范学校,加速为农
在民主革命中作出过积极贡献,也为奔走、发 村培养师资人才。在他的多方努力下,乙种师
展和改革教育事业倾注过心血。加之其生活 范办了两期,后来被迫停办。这两期培训出来
俭朴,下乡视察时常以藤杖草鞋徒步代替车 的新教师, 虽然只有 100 名,但在当时师资奇
马,故名“跑公”。 教育界的知名学者李子新, 缺的情况下,仍为全县的教育起到了缓解的
在建设常德会战纪念牌坊时,“孤军浴血千秋 作用。
壮,公墓埋忠万姓哀”便是由他作词。且他素 1927 年 5 月,常德发生敬日事变,常德城
来嫉世傲物,性格倔强,故名“纠公”。再就是 乡一片白色恐怖,进步青年不是惨遭屠杀,就
致力于办学和教学的陈凤灵,虽身材不高,但 是被迫外逃,学校师资问题更显奇缺。陈凤灵
态度和蔼,举止言谈彬彬有礼,故名“蔼公”。 在一次参加县政府的联席会议上又一次大声
“蔼公”陈凤灵生活俭朴,总是以素食为 疾呼:“常德的知识青年已濒于绝境,乡镇教育
主。他衣着青蓝大布,且补丁加补丁,学校和 无法开展,我们应立即建立农村师范学校,培
教育局拨给他的津贴,有时也不领取。他住在 养师资,以解燃眉之急……”在他的极力倡议
校内的一间破旧宿舍里,板壁坏了,就用报纸 下,县里勉强办起了农村师范学校。仅办了一
糊;地面不平,就用煤灰填,从无怨言。 期,第二期招生时,就被国民党以“培养师资
五四运动初期,陈凤灵正在省立二师、省 是假,为共匪开辟活动领域是实”为借口扼
立二中任教。当时开始提倡白话文,守旧派便 杀于襁褓之中。
对其百般诋毁,但陈凤灵坚持站在新潮流这 为了解决农村教育的师资问题,他只得
边。他在国文教学中,经常选教白话文。他自 联络教育界的一些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申
己的诗词和文学创作,总是通俗明快,流利爽 请将“县立高等小学”升格为 “县立中学”,藉
口,其文化革新精神,足以为后人效法。那时 以培养师资,以济一时之困。他的这一设想,
常德教育界有一位被誉为国学大师的余芋 终于得到实现,为后来常德城乡教育的发展,
禅,他在省立二师、省立二中高度评价陈说: 奠定了较为牢固的基础。
“常德教育界有位陈凤灵,你们有些是他的学
生,即不是学生也当会深知其人。他是异乎平 痛恨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常的老师,其文派风格却与众不同,他的造诣
之高是常德教育界公允的。”中央研究院院 敬日事变以后,白色恐怖笼罩常德,许多
士、北京辅仁大学教授余嘉锡先生,每次回到 城乡进步青年惨遭杀戮,社会环境暗无天日。
2020 年 ·第 1 期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