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5 - 《常德年鉴2019》
P. 505
???????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科技创新论坛与竞赛,为青年提供将科 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
技创意转化为实体成果的渠道、平台。 传播科学理念,科学破除愚昧,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
4.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利用科普场馆、 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农民文物保护利用意识,提高农民健
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社区科普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基地 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继续实施“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
等资源,深入开展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青少年科学教育, 现代农业工程”。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促进校内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提高青少年科 3.完善科普惠农服务体系。依托农林技术推广机构、
学素质。广泛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环境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现代化园区、林业新型经营主体、
禁毒日、科普讲师团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学生进科 林业特色产业园、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建立
研院所、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科普夏令营、馆校共建活动、 由乡镇科协、村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
小小讲解员培训和科普培训等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 用技术培训机构组成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科学教
馆、青少年宫、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 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
心等各类科普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 派员工程、科技强农富民工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建设一
践活动,普及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批集推广、培训、示范于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提升农
防灾应急、身心健康、历史文物、文化等知识。 技推广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 责任分工 :由市农委、市科技局、市科协牵头,市委组
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优质科 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民宗局)、市教育局、市
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 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文体广新局、
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 市卫计委、市食药监管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地震局、
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面向 市气象局、市文物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创新创业能力
生活阅历、增长见识。加强各类家长学校、青少年科普阵地、 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高级研修
环境教育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平台建设,开展科技类亲子 项目为引领,以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学时进修为基础,以各
体验活动,搭建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 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全面优化专业
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 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责任单位:由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技局、市科协牵头, 把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
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民宗局)、市经信委、市民政局、 通过推动建立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培养培训格局,带
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文体广新局、市卫计委、市食药监 领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中华技能大
管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外侨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 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省市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作
气象局、市文物局、市妇联、市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1.大力开展农林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科普中国” 2.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乡村 e 站、科普惠农服务站、农村科普网络书屋、农村社区综 技师学校、职业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职业
合服务设施、乡镇综合性文化站等培训阵地,结合农村党员干 培训和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
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星火科 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
技培训,面向广大农村农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大 创业培训,把科技培训与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
力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组织科研院校专家教 结合,突出从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组织实施好
授、农技推广人员、农技协合作社技术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 “常德工匠”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领办人,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资企业 3.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大力开展农民
的相关技术人员等,以技术培训、产业扶持、科普教育等形式, 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
对接农民需求,增强扶贫开发实效。大力开展巾帼科技示范工 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
程、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努 减灾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依托企业和科普机构、科普场馆、
力提高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社区科普大学等平台,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培训,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 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促进
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世界环境日、世界 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可持续发展、促进宜居乐业。
粮食日、世界气象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健康中国行、防灾 4.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工
减灾日、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等各类科普活动,大力普及 匠精神”,深入开展常德市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争先行动等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