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146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通自来水。2014 年,全镇城乡自来水安装入户                              城镇建设
                33166 户,入户率 97.1%。                                   街道建设 1981 年开始,武陵镇按照新县城

                    堤防建设                                         规划,修建东西向武陵路、隆阳路,南北向鼎城路、
                    民国时期,垸境分为善卷北垸和善卷南垸。                          大湖路 4 条主街道,呈“井”字形分布。1987 年底,
                1949 年,两垸合一,善卷垸临洪大堤自南阳起,                         武陵镇共修建大小街道 18 条,街道格局基本形成。
                自西向东,沿沅水南岸,经腰堤、大禾场、郭家铺、                          1995—1999 年期间,武陵镇市政建设累计投入 1.2

                福广、红云、西站、武陵镇城区、雷家潭,至康家嘴,                         亿元,对老城区主干道先后拓宽,改黄色路面为
                再沿枉水东岸至金刚闸,全长 24.1 千米,其中武                        混凝土路面。2002—2003 年,投资市政建设资

                陵镇境内长 22.1 千米。                                   金 6263 万元,对车站路、阳明北路、迎宾路、鼎
                    20 世纪 50—80 年代,人工挑土筑堤,将临                     城西路、金霞路、大湖北路、善池路、德海东路
                洪大堤加高 3 ~ 4 米,加宽 6 米,堤顶高程达到                      等城区主干道铺设混凝土路面 ;对临沅路加铺油
                41.65~43.5米 ;内 外 坡1∶3~1∶25, 内                    砂路面。2003 年年底,建成城区主次街道 17 条,

                平台 38 米,护岸坡 30 ~ 36 米,采用块石和预                     小街小巷道路 94 条。形成“六纵七横”街道网格局,
                制块护坡。沿堤建有 6 处碈闸。90 年代中期至                         六纵即玉霞路、大湖路、阳明路、善池路、德安路、
                2010 年,采用大型专业机械施工,培修大堤 25.3                      双潭路 ;七横即临沅路、隆阳路、鼎城路、迎宾路、

                千米,填塘固基 10 处,吹填压浸腰堤至红云堤段、                        朗州路、永安路、金霞路。2012 年,全面实施江
                常沅至康家嘴堤段,翻新重建天井碈电排、永安                            南城区“三改四化”(“三改”为路、水、屋的改
                碈机埠,总投资达 1 亿元。2010—2014 年,实                      造升级,“四化”指美化、亮化、绿化、数字化)

                施防洪墙水利工程综合治理。工程以防洪墙、防                            建设,覆盖城区面积 16.55 平方千米。
                洪交通闸、防汛道路、边坡护砌、绿化工程、原                                村庄建设 民国时期,境内贫困农民一般为
                堤身开挖土方等六大部分为主,工程于 2015 年 5                       简易茅屋,富裕户一般为宽敞的大木瓦房。中华

                月初全面完成,总投资 2.5 亿元。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以生产队为单位集
                    农田水利建设                                       中居住。20 世纪 50—60 年代,境内住宅多用土
                    20 世纪 70 年代,实施园田化建设,境内 3                     砖砌墙,盖上小青瓦或大块水泥瓦。1970 年后,

                万多亩田地平整成形,沟渠排灌畅通,部分低洼                            沿主干道建设住房,或在原村庄宅基处重新规划
                田得以旱涝保收。1973 年,永兴排涝河开通,全                         居民点,土砖房逐步改为红砖平房。
                长 2.2 千米。1975 年,改造杨家港的“三堤二沟”                         20 世纪 80 年代后,部分农民开始按城市房

                工程竣工,垸内实现高低水分家,高水高排,腰                            屋格局,兴建厅式楼房,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户建
                堤、大禾场、郭家铺等地面高程 35 米以上区域的                         起装饰精致的别墅式楼房。
                内涝水一律经高排渠直流排入外河。1996 年后,                             2006—2013 年,全镇启动新农村建设,重

                各村河堤机埠先后在大堤培修和加高加宽中被填                            点改造农村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大力
                压。河堤机埠取消后,境内各村民小组或农户联                            整治村容环境,实施清洁工程。各村改建村部办
                合建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全镇 10 个村(居)                       公楼,更新办公设施。

                农田区共打灌溉机井 101 座。



                 0134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