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168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2007 年,全镇保留十美堂镇中学和 3 所小学,有                       年,组建十美堂联合诊所,1958 年,改为洞庭公
                教师 110 人,在校中小学生 1600 人。2013 年起,                  社卫生院。1969 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

                境内建 2 所私立幼儿园和 1 所公立幼儿园。2014                      大队建立合作医疗站,配备 1 ~ 2 名赤脚医生。
                年,全镇有镇中学和镇中心小学各 1 所,中、小                          1985 年,合作医疗废止,赤脚医生经考核转为乡
                学教师 105 人、中学生 605 人、小学生 410 人 ;                  村医生。1990 年,洞庭乡更名为十美堂乡,卫生
                幼儿园 3 所,教职工 33 人,在园幼儿 450 人。                     院相应更名。1994 年,乡卫生院更名为镇卫生院,

                    文化体育                                         医疗卫生基本设施建设加快。2014 年,镇卫生院
                    群众文化 境内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有说书、                          占地 12006 平方米,门诊楼 920 平方米、住院楼

                渔鼓、围鼓、三棒鼓、地花鼓、舞龙、舞狮等。                            900 平方米、医技及中医综合楼 730 平方米,职
                1958 年起,流行表演顺口溜、打油诗、三句半、                         工宿舍 672 平方米,职工公租房 672 平方米 ;置
                小品、革命样板戏等。1966 年,由民间文艺爱                          有 200 毫安 X 光机、彩超及黑白 B 超、全自动生
                好者黄士元、聂其山等人发起,成立文艺宣传                             化分析仪、心电图、制氧机、高频妇科治疗仪等

                队,在乡村巡回演出。1978 年,公社成立文化站。                        医疗设备 ;有医务人员 24 人,开设病床 42 张 ;
                2008 年,镇政府建起图书室,各村建立农家书屋。                        有村卫生室 15 个、村级医生 18 人。
                2010 年,举办十美堂镇第一届农民春节联欢晚                              社会保障

                会,被《常德日报》和《湖南日报》等媒体报道。                               农村“五保” 1963 年开始,对孤寡老人实
                2011 年,建成鸟儿洲文化广场,面积 2000 平方米。                    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简称“五保”)
                2014 年,全镇拥有 3 个民乐乐队、4 个管弦乐队、                     供养制度,全公社有“五保”供养对象 210 人,

                20 个文化专业户、7 支音乐、美术、书法及文学                         由所在生产队提供住房,发放口粮、衣物等生活
                业余创作队伍。                                          用品,死后由集体安葬。1984 年后,“五保”供
                    广播电视 1965 年,建立公社广播站,高音                       养由村负责,费用从村提留中列支。2003 年后,

                喇叭安装到大队。1972—1982 年,各大队有广播                       改为政府财政列支。2009 年,将原新民小学改建
                放大站,入户率 82%。2000 年后弃用。2014 年,                    为镇敬老院,可容纳 50 人入住。2014 年,全镇
                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 9 个村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                        供养“五保”对象 321 人,其中在镇敬老院集中

                    1986 年,普及黑白电视。1993 年,普及彩                     供养 38 人,分散供养 283 人。
                色电视。2012 年,全镇实现有线电视入户全覆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3 年起实施,是时,
                    体育 民国时期至 20 世纪 50 年代初,每年                     有 22125 人参加“新农合”,占总人口的 95%,

                在澧水河道中举行龙舟赛。1954 年,澧水改道                          缴费标准 20 元 / 人,药费报销比例 85%。2005 年,
                后停办。1969 年,回乡知青与复员军人增多,境                         22369 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 96%,缴费标准
                内开始兴起篮球、排球运动。1985 年起,境内每                         30 元 / 人,报销比例 90%。2014 年,22715 人

                年都有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                            参加“新农合”,参合率 98%,缴费标准 60 元 / 人,
                2010 年后,各村均建有体育运动场地。                             报销比例 95%。
                    医疗卫生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09 年开始实施。

                    民国时期,境内有两家个体中医诊所。1954                        2014 年,全镇 10749 人参保,参保率 86%,上缴“新



                 0156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