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196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镇域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 139 元。1980 年,工农业总产值 635 万元,农
性气候区,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阳光 民人均纯收入 283 元。1990 年,工农业总产值
充足,雨水集中。年平均降雨量为 1300 毫米,4— 3639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2628 万元,农民人
7 月为多雨季节。年平均气温 18℃。1954 年以 均纯收入 775 元。1997 年,周家店镇工农业总值
来记载最高温达 40.1℃(1954 年 8 月 7 日),最 突破亿元大关,达 1.4076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低温﹣ 5.2℃(1954 年 12 月 15 日)。主要自然 1.3670 亿元,占 97%。2014 年,全镇实现地区
灾害有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冰雹等。 生产总值 2.698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248 元。
2011 年,春夏连旱,溪沟断流 3 条,山塘干枯 农业
600 口,水井干枯 2000 眼,水库干涸 6 座,3.5 种植业 1954 年前,境内全部种植单季稻,
万亩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损失,5000 多人和近 亩产 140 公斤。1955 年,试种双季稻 1000 亩。
1000 头牲畜饮水困难。 1956 年,全面推行双季稻,达 4.2 万亩,亩产
人口民族 240 公斤。1973 年,推广杂交水稻,亩产提高到
1982 年,周家店公社有 5433 户 23887 人, 550 公斤。1982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其中男性 12162 人,女性 11725 人 ;农业人口 耕作制度和农业科技不断创新,粮食产量迅速提
22119 人,非农业人口 1768 人。总人口中,汉 高。1985 年,白鹤寺、阳陂庵、柳溪湾、团垱坪、
族 23869 人 ;少数民族 18 人,其中回族 6 人、 天井、大砖桥 6 个村成为常德县杂交水稻繁殖育
土家族 11 人、瑶族 1 人。瓦屋垱公社有 2759 户 种基地,为常德、益阳、张家界、怀化等地提供
12251 人,其中男性 6298 人,女性 5953 人 ;农 杂交水稻良种。1990 年后,推广软盘抛秧,测土
业人口 11633 人,非农业人口 618 人 ;总人口中, 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2000
汉族 12246 人,土家族 5 人。 年以后,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务工,农田出现抛荒
2014 年,周家店镇有 35922 人,其中城镇 和借耕现象,为适应这种改变,周家店镇大力发
人口 2444 人,农村人口 33478 人,城镇化率 6.8% ; 展水稻规模种植,先后成立 3 家千亩以上农业
男性 18358 人,女性 17564 人。总人口中,汉族 专业合作社,其中天井村天合农业公司流转田地
35248 人 ;少数民族 674 人,其中土家族 447 人、 3000 亩,年产值超 200 万元。2014 年,全镇粮
苗族 114 人、壮族 33 人、回族 28 人、侗族 15 人、 食总产量 4700 万公斤,亩产 675 公斤 ;油菜籽
白族 10 人、维吾尔族 7 人、瑶族 6 人、满族 4 人、 总产量 300 万公斤 ;棉花籽棉总产量 320 万公斤。
布依族 4 人、仡佬族 3 人、彝族 3 人。 养殖业 境内养殖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
鲜鱼为主。1958 年以前,为农户家庭散养。1958
年后,由生产队集中养殖。1961 年,境内饲养生
猪 4058 头,年末存栏 2242 头,养牛 1770 头。
经济发展
1970 年,周家店公社养猪 4996 头,养牛 1172 头,
综述 养家禽 34558 羽,产鱼 381 吨 ;瓦屋垱养猪 2658
境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70 头,养牛 900 头,养家禽 26090 羽,产鲜鱼 153 吨。
年,工农业总产值 229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982 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养
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