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6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316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源减少,全乡小学合并为 4 所 :中心校、牌楼小学、 行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简称“破
武隆庵小学、赤家岗小学。2000 年后,牌楼等 3 四旧”,谱牒被清缴烧毁。20 世纪 80 年代,张家
所学校撤销,学生并入中心小学。管理体制由乡 冲张氏率先重修家谱,被当作宗族迷信活动劝止。
联校改为乡中学统管。2014 年,全乡有中学 1 所、 90 年代起,各姓氏开始公开编修家谱,全乡 20
中心小学 1 所,教师 81 人,在校中学生 248 人、 个较大姓氏均有各自族谱。
小学生 370 人。 广播电视 20 世纪 60 年代初,每天早晚利
文化 用电话线传送、转播县广播站的广播节目。1967
曲艺歌舞 境内历史上唱山歌、扭秧歌、舞 年,公社设广播站,各大队安装高音喇叭,通过
龙灯、耍狮子、打三棒鼓、打竹板、采莲船等民 收音机转播上级电台节目。1975 年,推广有线
间艺术活动活跃。20 世纪 50 年代,清凉山村民 低音喇叭入户。1986 年,乡政府创办无线广播
间演出队为常德县花鼓剧团输送了万芝松、万新 电台。
云等演艺人才。60 年代初,各生产大队均办有文 1976 年,公社机关购置一台韶峰牌黑白电视
艺宣传队。“文化大革命”期间达到鼎盛,称“毛 机,是为境内首台电视机。1982 年,境内始有彩
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唱语录歌、跳“忠字舞”、 色电视机,随后电视机开始进入农家,用室外天
演样板戏。90 年代,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重新活 线接受 7 个电视节目频道。
跃,自发组建起歌舞演出队、鼓乐队、响器队等 从 2000 年开始,有线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文艺团体,为婚丧嫁娶人家有偿演出。2000 年后, 入户。2014 年,全乡有线数字电视入户 2121 家。
原籍清凉山村的杜美霜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医疗卫生
常德花鼓戏传承人。其女胡龄萌(艺名胡桑)于 1954 年,中医医师杨敬成牵头成立丁家港联
2008 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成为新生代 合诊所,从医人员 20 多人。1957 年,以联合诊
有影响的电影、电视演艺人员,先后出演电影《女 所为基础组建丁家港乡卫生院,在丁家湾兴建一
儿船》《敌营十八年》女主角,是电视剧《万水千 栋木结构的 400 平方米门诊住院房,开展中西医
山风雨情》《聊斋之狐仙》《青春集结号》的主要 结合接诊,医疗器械为简单的听诊器,血压器,口、
演员。 肛温度表等。1961 年,卫生院为每个生产大队培
电影 20 世纪 50 年代,县电影队开始下乡 训 1 名助产接生员。1969 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
巡回放映电影。60 年代,大队利用煤气灯照亮播 公社卫生院为各生产大队培训 1 ~ 3 名赤脚医生。
放幻灯片。1976 年,公社成立电影队,到各大队 1973 年,各大队合作医疗站建立中药园,解决用
巡回放映,群众每月可看到两次电影。1992 年, 药来源。1980 年,公社卫生院从丁家湾迁到丁家
乡电影队停办。21 世纪初,珊瑚岗村刘广、双 港墟场,修建起门诊楼、住院部、办公室、食堂
冲村刘地元自办营业性质的电影队,2 年后停办。 及职工宿舍。1984 年,改为乡卫生院。1992 年,
2006 年,政府送文化下乡,有电影队在乡境内免 乡卫生院被评定为全县第一批“乡镇一等甲级医
费巡回放映。 院”。2014 年,丁家港乡卫生院占地 6600 余平方
谱牒 清代和民国时期,境域各姓氏都有自 米,建筑面积 5000 平方米,设有 8 个门诊科室
己的谱牒,记载本姓氏的历史人文。1966 年,实 和住院部,拥有各类医疗设备 16 台(件);开设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