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7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347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人,其中回族 8 人、壮族 2 人。                               1958 年,开始种植双季稻。1964 年,双季稻达 1.65
                  自然环境                                        万亩,总产 410 万公斤。1975 年,引进杂交水稻

                  乡域地处雪峰山余脉,九龙山自西向东入境,                        种植,年总产 490 万公斤。1982 年,粮食种植 1.8
             形成南高北低的低山丘陵地貌,山势坡度一般在                            万亩,其中水稻 1.65 万亩,总产 540 万公斤 ;玉
             15 ~ 25 度之间,40 度以上占 25% 左右,平均                    米、豆类 1500 亩,蔬菜 500 亩。20 世纪 90 年
             海拔 150 ~ 200 米,最低处铁炉坪村两天湖海拔                      代后,测土配方、软盘育秧、抛秧等新农业生产

             61 米,最高处沙田溪村仙连巅海拔 393.3 米。发                      技术得到应用,粮食生产稳步上升,水稻每亩产
             源于黄土坡村的沧水,流经沙田溪、袁家湖、马                            量达 450 公斤,年粮食总产量 743 万公斤。2000

             鞍头村,至铁炉坪村出境,境内长 13.3 千米。                         年后,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劳力减少,水稻全部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竹木资源为                         改为一季种植,且有少部分干塝田抛荒。2014 年,
             特色,森林覆盖率达 75%。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全乡种植水稻 1.1 万亩,总产 500 万公斤 ;油菜
             无严寒,无酷暑。年平均气温 14.6℃,年平均降                         2100 亩,总产油菜籽 21 万公斤。

             雨量 1870 毫米,相对湿度为 77% 左右。土壤层                           养殖业 境内传统养殖为农户家庭养殖,主
             深,多为黏土和沙性土壤,酸性或中性(pH 值                           要用于自宰自食,少量出售换取油盐酱醋等生活
             5.5 ~ 6.0)。地下矿藏有黄金。                              日用品。1958 年,办农村公共食堂,由生产队

                                                              集体饲养生猪、耕牛,禁止农户饲养家禽家畜。
                                                              1962 年,公共食堂解散后,允许农户家庭养殖,
                                                              完成国家生猪派购任务,但不得在自由市场交
                              经济发展
                                                              易。改革开放后,农民被“捆绑”的手脚放开,
                  综述                                          养殖业得到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养殖业向规
                  民国时期,境内经济主要为农业,有少量小                         模化发展,个人投资、政府扶持,兴办起各类

             手工业和商贸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                            养殖场 6 个。2000 年,全乡养鸡 20000 多羽、
             得到发展。1958 年,试种双季稻。1964 年后,                       鸭 5000 多羽、生猪 7000 多头、羊 5000 多只、
             全面种植双季稻,粮食产量逐步提高。1981 年实                         黄牛 100 多头。2014 年,全乡饲养生猪 1.5 万头,

             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温饱得以解决。                            山羊 3 万只。
             20 世纪 80 年代,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逐步发                              林业
             展,洞桃冲金矿、竹凉席厂等成为乡镇骨干企业。                                境域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总面积 76%。

             2003 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9993 万元,其                      东南部多自然林,西北部多油茶林,大部分地方
             中农业产值 2237 万元。2014 年,全乡实现工农                      以楠竹林为主,民国初年即有“竹海”的美誉,
             业总产值 1.8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7000 万元。                     纸棚作坊遍布竹林区。由于交通闭塞,1958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7350 元。                                  兴起的毁林伐树大炼钢铁之风,未波及境内,森

                  农业                                          林资源免遭破坏,大树、古树保存完好,中溪冲
                  种植业 历史上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玉米、                        村尚存 300 多年树龄的红豆杉,铁炉坪村尚存树

             花生、豆类、蔬菜等。民国时期,种植一季稻。                            龄 800 多年的罗汉松。1970 年,各大队兴办林



                                                                                                       0335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