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7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367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业生产、水果栽培。其中有橘树 2000 亩,蜜桃 境东北部,同心河流经境东南部。境内最高处雨
2000 亩。1962 年年底,白鹤山农林牧渔总场撤销, 停岗和太山坡海拔 197.8 米,最低处小西堰海拔
以崇仙庵作业区为主组建常德县园艺场,有柑橘 37 米。全境平均海拔 48.7 米。土壤为第四纪黄壤
生产基地 1050 亩。 土,pH 值 4.5 ~ 6.5 之间,有机值 1% ~ 1.5%。
1975 年年初,更名为常德县园艺示范场,划 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性气候,
归国有农垦系列,辖崇仙庵、贾家岭、舵陂堰、 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年
西洋陂 4 个分场。年底,常德县革命委员会将瓦 平均气温为 16.7℃,1 月最冷平均 4.4℃,7 月最
屋垱公社的万福庵、岩潭嘴 2 个大队划入县园艺 热平均 28.8℃。年平均降水量 1348.3 毫米,3—8
示范场,柑橘种植面积扩至 1.5 万亩。1976 年冬, 月多雨,9 月至翌年 2 月少雨。年日照时数 1826
常德县革委会采取县社联办的形式,全县 560 个 小时,年无霜期 275 天。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大队各选派一名社员到场创业,以区为单位增设
9 个分场,全场共 13 个分场,职工、社员和民工
共 2166 人。1978 年,园艺示范场由县里独立经营,
经济发展
13 个分场调整为崇仙庵、贾家岭、舵陂堰、西洋陂、
太山坡 5 个分场和新建、新合 2 个大队。 综述
1980 年,以同心河为界,将河西的镇德桥公 改革开放以后,区园艺示范场委会按照柑橘
社文化大队、同心坝大队,石公桥公社王家桥大 兴场、农业稳场、商贸活场的工作思路,积极推
队的生产队和农户划入园艺示范场,增设新立大 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柑橘生产、药材种植、水
队和小西堰大队。 果批发、畜牧养殖、特色果品开发、饲养加工等
1984 年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生产队改村 产业为全场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2014 年,全
民小组。园艺示范场设崇仙庵、贾家岭、舵陂堰、 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00 万元,财政收入 320
西洋陂、太山坡 5 个分场,野鸡庙、小西堰、万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0.51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
福庵、岩潭嘴 4 个农业村。 可支配收入 2.5 万元。
1995 年撤区并乡,又将瓦屋垱乡的李家桥村 农业
成建制划归园艺示范场,镇德桥镇丁家井村的红 柑橘种植 柑橘是园艺示范场的立园产业,
星组,大龙站乡的翠正庵村一组,富贵坡村十一 1951 年由 10 亩橘园起家,1975 年柑橘面积扩至
组划归野鸡庙村。园艺示范场辖崇仙庵、贾家岭、 1000 亩,产量达到 200 万公斤,成为湖南省柑橘
舵陂堰、西洋陂、太山坡 5 个分场和野鸡庙、小 出口外贸基地。1995 年,柑橘面积达到 12000 亩,
西堰、万福庵、岩潭嘴、李家桥 5 个农业村,共 年产柑橘 3000 万公斤,畅销东北、华北、西北
26 个园艺组,50 个村民小组。 地区的 10 多个省(市),出口加拿大、独联体及
至 2014 年,全场行政区划没有变化。 东南亚各国,职工人均纯收入 17835 元。20 世
自然环境 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柑橘传统品种出现滞销,经
区园艺示范场地处洞庭湖西岸的丘陵地区, 济效益下滑。场委会进行结构调整,果品更新。
以浅丘、岗地为主,间有山湾平地。五社河流经 2014 年,完成一分场 1000 亩橘园坡改梯垦复种
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