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0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400
汉寿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系底层。 生产以种植高秆单季稻为主,产量较低。1974 年,
朱家铺镇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高月平均 推广杂交水稻,南优 2 号杂交品种问世 ;通气秧
气温 28.5℃,最低 4.5℃,年平均为 16.8℃。镇境 田、地膜育秧等技术广泛应用,高效有机磷农药
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 1398 毫米。年平均霜日 广泛使用,粮食亩产接近 400 公斤的“纲要”水平。
27.4 天。无霜期年际变化较大,1980—1981 年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推广高产杂交稻,“双
最 长, 为 305 天 ;1986—1987 年 最 短, 为 216 两大”育秧技术普遍应用,粮食产量跃上千斤台
天,年平均无霜期 263.5 天。年平均降雪日 12 天, 阶。1983 年,粮食总产 18632 吨。80 年代后期,
1998 年最多,28 天 ;1965 年最少,仅 2 天。年 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耕整机、脱粒机开始
平均风速为 1.6 米 / 秒,相对湿度 83%。 使用。1995 年,粮食总产 19314 吨。90 年代后,
人口民族 “双两大”技术被淘汰,大型收割机进入农村,软
2014 年,朱家铺镇年末总人口 23878 人,其 盘抛秧技术得到应用。
中 非 农 业 人 口 1329 人, 男 性 12438 人, 女 性 2002 年,推广“公司 + 农户”订单生产模
11440 人。有回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彝族 式,镇境农户先后与广积米业、金健米业签订生产、
等少数民族 432 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279.9 人。 销售协议。全镇种植粮食 46236 亩,总产 18585 吨。
2005 年,对水稻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
4500 亩,大幅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经济发展 2010 年,朱家铺镇成为金健米业优质稻定点
生产基地,全镇水稻年增收 350 万元以上。自是
综述 年起,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收到
1990 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2352 万元。其 显著成效。2014 年,全镇种植水稻 54399 亩,粮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97 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食总产 2.45 万吨,成为汉寿县丘岗区产粮大镇。
436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9 万元。农民人均 棉花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生产队确定一
纯收入 501 元。2004 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名经济队长主抓棉花生产。全镇棉花种植面积最
7170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170 万元,第 高时达到 2400 多亩,亩产 50 公斤。后随统购政
二产业增加值 800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2200 策取消,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4 年,全镇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900 元。 种棉 640 亩,产棉花 63 吨。
2014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8101 万元。 小麦 1965 年起,推广“稻—稻—麦”三熟制,
其中工业增加值 2875 万元,农业增加值 13212 小麦种植面积在 20 世纪 70 年代达到顶峰,最高
万元,其他产业增加值 12014 万元,实现人均纯 时达 3100 余亩,亩产 150 公斤,以后,“稻—稻—
收入 7388 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318 万元,总支 麦”逐步被“稻—稻—油”取代。
出 317 万元。 茶叶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公社、大队、
农业 生产队均有茶叶种植基地。1973 年,建“八一茶
种植业 厂”,红茶、绿茶远销新疆等地。80 年代初,随
水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内粮食 着集体经济解体,棉花、小麦、红薯、茶叶种植
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