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3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下册)
P. 483
澧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脚下,建成两层办公楼房。2002 年,嘉山实行移
民建镇,两村居民靠山集中安置,嘉山集镇得以发
展,面积较原来扩大数倍,居民也住上美丽宽敞的
基础设施
新房。2002 年接通津市—新洲—嘉山的自来水管
交通邮电 线,为嘉山居民日供应自来水 300 立方米。2007
2002 年前,经嘉山、芦苇总场的安(乡)津(市) 年硬化湘北干线至嘉山的公路 2.5 千米,并在中心
公路,是全场唯一进出通道,路面为简易沙石路面, 地带建有嘉山广场。场内有商铺 4 家,餐馆 3 家,
每逢大的洪水,道路受淹,交通阻断。2002 年移 从业人员 30 人。2014 年,厂部搬迁新址办公。
民,从山的南面新修 1 条长 2.5 千米,通往安津
公路的沙石路,2007 年实行道路硬化,场域交通
条件得以改善。2008 年开通津市新洲至嘉山公汽
社会事业
线路,日发 6 班。2014 年,全场水泥硬化道路里
程达 28.8 千米,基本实现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 教育
邮电通信由津市新洲邮电所代办。移动通信 1965—2010 年,境内办有 1 所九年一贯制
及宽带于 2002 年后陆续覆盖。2006 年,全场有 的公办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各有 1 个班级,在校
手机 200 部,宽带户数 12 户。2014 年年底,全 师生多时约 400 人左右,教师 10 人。随着人口
场有手机 2326 部,宽带户数 439 户。 出生率的下降,生源严重不足,到 2009 年,班级
水利建设 学生最少时不足 10 人,师资力量严重浪费。2010
嘉山澧水一线防汛大堤长 2616 米,含嘉山 年,初中部撤并至澧县九垸乡中学,嘉山只保留小
撇洪闸、邵家嘴机埠、杨氽湖涵闸 3 处穿堤建筑。 学部。2011 年后,小学六年级、五年级也相继并
1965 年建垸后,大堤分别于 1984 年、1994 年、 入九垸乡。2014 年,嘉山学校办有小学一至四年级,
1998 年、2010 年 4 次加固,全线高程已达 45 米, 有教师 7 人,学生 47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
能抵御 50 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医疗卫生
2008年前,仅有排渍机埠1座,功率170千瓦, 1977 年,成立嘉山良种场卫生医疗室,聘
抗旱机埠 3 座,功率 45 千瓦,多为带病上岗,超 请赤脚医生韩克志为卫生医疗室主任,规模小,
负荷运行。10 多口小型水塘安全蓄水量为 22 万 床位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年就诊人数仅
立方米。2010 年,通过土地开发项目,新建抗旱 100 多人次。2002 年移民后,两村分别成立村卫
机埠 3 座,新增装机容量 30 千瓦。硬化水泥沟渠 生室,村民患小病到卫生医疗室治疗,大病到就
12000 多米。针对邵家嘴机埠和杨氽湖涵闸启闭 近的津市新洲卫生院或县、市医院治疗。
不严的情况,2011 年对其进行除险、加固。 社会保障
场村建设 2005 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
1965—1985 年,嘉山两村依东西而居,场 年,参加合作医疗人数 2000 人。2014 年,参加
部位于两村中间,因经济原因,场村建设长期处 农村合作医疗 2445 人,参合率达 96%。有 70 人
于相对落后状态。1986 年,场部由垸中迁至嘉山 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35 人参加新型农
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