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2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下册)
P. 622

津市市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市人民政府重视造林,要求市民每年参加义务植                            人在中南各地自由购销,市场萧条状态初步缓解。
                树 3 天。20 世纪 80 年代起,辖区内各单位采取                      1950 年代,国营各专业公司、合作社相继成立。

                领导办样板,层层签订责任状等措施,坚持年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凭票供应商品增多,传统产
                在四旁(宅旁、路旁、溪旁、水旁)植树。2014                          品受到冲击,传统名店毁于一旦,商贸网点锐减。
                年年底,辖区内有林地 450 亩,主要种植白杨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果木、杂树等。各小区、单位、广场、东湖、中湖、                          商贸服务业逐渐兴盛。1980 年,境内商贸金融机

                街巷两旁都有樟树、桂花树等植被。私宅院内栽                            构、网点由 1979 年的 50 多个增加到近 100 个,
                有果树、观赏树。                                         人员由 1000 多人增加到近 3000 人,个体工商

                    商贸服务业                                        户由 20 余户 20 多人发展到 100 多户 300 多人,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境内商贸市场                      商品进销亦突破区域封锁和行政制约。20 世纪
                逐步形成,茶肆酒楼竞相开业。明末清初,铁铺、                           80 年代,商贸比较集中的街区有人民中路、九码
                铜铺、秤铺、钱庄、布铺、染坊、盐号、油行、                            头、绿荷池、鲢鱼垱、汪家桥等处,经营的商品

                花粮行、土膏烟店、刨烟店、戽桶店相继出现。                            有手工业品、铁器制品、日杂百货、渔具、船舶
                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境内商业形                        配件、粮油肉鱼食品、工农业生产资料等。进入
                成茶、木、油、盐、药材等几大行业。清朝末年,                           90 年代后,辖区的商贸服务业有较快发展,各种

                南货、北货、杂货、药材、旅栈、牙行各业竞相发展,                         商铺成片成块形成规模,三眼桥、绿荷池、君之
                粮、棉、油交易大盛,商贸行业发展到近 20 个。                         林、新村(北大沟零担市场)等商贸市场先后建成。
                主要有油榨街油市、河街粮市、新码头药市等交                            2010 年,投资 1200 万元用于三眼桥农贸市场改

                易市场。                                             造。2014 年,辖区有各类店铺 330 家,商贸服务
                    辛亥革命(1911)后,洋货大量进入境内,                        从业人员 1300 人。
                土纱、土布、土靛等传统手工产品不敌洋货,产

                销日渐萎缩,而桐油、棉花、药材等农副土特产
                品生产受到刺激,输出猛增。民国初年至民国 13
                                                                                 基础设施
                年,境内市场由单纯的农副产品集散市场转变为

                工业品与农副产品相交换的转手市场。                                    交通运输
                    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有酒家、旅社、饭铺近                              轮渡 1980—1985 年,境内有 580 客位客
                50 家,熟食业近 10 家,茶馆近 100 家,剧场 2 座。                 轮 2 艘、趸船 3 艘。1986 年,轮渡实行全天候渡运,

                民国 31 年(1942),境内有商铺近千家。抗日战                       日客运量达 3 万人次,自行车日均渡量 6500 辆。
                争胜利后,流亡难民陆续返乡,外地商人携资归里,                          1989 年,有轮渡客轮 6 艘、趸船 4 艘,专用码头
                部分富商亦举店外迁,市场顿趋萧条。民国 36 年,                        4 座,年渡运能力 900 万人次,日渡 2.5 万人次。

                大小商户仅存 100 多家。                                   1989 年 12 月 15 日澧水大桥竣工通车,轮渡停开。
                    1949 年 10 月,津市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                         公共汽车 1976 年,首辟津市市区汽车站至
                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汪家桥公共汽车线路,境内停靠3个站点。1980年,

                的方针与中南区发布的贸易自由 22 条,准许商                          境内运营线路达到 4 条,运营里程 30 千米,年客



                 1422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