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2018年常德古今第三期
P. 8

沅 澧 人 物








                                                                  好 官 黎 学 锦



                                                                                   黎子风







                     黎学锦 (1776-1838),字云屏,生                离。黎公于嘉庆十五年 (1810),舟泛南
                于龙阳县大围堤(今汉寿县围堤湖)一                         津关,邀请保郡绅士、贾客等汇聚协
                富豪人家。自幼好学,弱冠中郡庠生, 商,由黎公带头捐俸,大家捐资捐粮,

                旋选贡生,入国子监。嘉庆六年 (1801), 在城内设十八处“粥厂”施粥,赈济灾
                以学行优异,授四川候补道。九年,参                         民。“保五十日(春荒期)之生灵,倾仓
                加甲子科文武两闱监试;2 月署盐茶                         倒廪;充六千人口腹,仁粟义浆”。这一

                道,5 月实授川北兵备道,“上马管兵, 义举,救活了无数灾民。
                下马管民”。 道光四年 (1824)8 月,调广                      建栖流所安置流民。嘉庆十九年
                东惠潮嘉道;九年, 补授河南粮储道, (1814),保宁府发生饥荒,黎公曾预先

                兼署布政使。                                    上疏“救荒六条”。到冬天,流民破衣露
                     黎学锦是清代的一个好官。他为                       宿,实堪悯恻,黎公捐银制棉衣三百

                官勤政爱民,乐善好施,好为义举。用                         件,送给乞丐流民。他亲自勘察,择得
                现在的话讲,黎学锦是一位“四好干                          北门城楼子内隙地,限期建造栖流吉
                部”。                                       房十间,集流亡者安置居住,称为“栖

                                                          流所”(后俗称“安花院”),并勒碑作记,
                                好义举                     “期望仁人君子随时修葺,加意轸恤”。

                                                          据说,如今阆中北城门 “安花院”,是当
                     黎学锦曾在四川、 河南、广东等地                     年黎道台安置叫花子居住的地方。
                任职。在阆中,黎公以大仁惠政被祀入                             设南津关义渡。南津关为“水陆两

                名宦祠;在常德,却以他的大义之举载                         到”之“省会通衢” ,过江人流熙熙攘
                入地方志。《重修龙阳县志》在“人物                         攘,向设渡船,夏秋舟渡,冬春搭建浮

                志”的“义行”条目中记载他:“黎学锦, 桥。黎道台嘉庆十一年(1806)季夏来
                字云屏,家丞子。家饶裕,好为义举。” 阆任职,经实地访问调查,建浮桥确实
                     黎学锦在阆中十余年,义举甚多, 有碍行舟,还有管理不善、滋扰行人等

                功绩卓著,深受阆中人敬重。黎公义                          弊端。黎公遂捐资修造大船二支,小船
                举,有史记载的就有多处。                              四支,实行免费义渡,并捐建牌坊,立
                     设“施粥厂” 赈救饥民。川北一带                     碑刻“义渡”大字,以垂久远。还以河滩

                多旱灾,尤其春荒时节,多有饥民流                          地收入作义渡水手工食费用,若不敷


                                                                                           2018 年窑第 3 期   7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