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123
武陵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芦荻山乡?
武陵区管辖,改称武陵区芦荻山乡至今。
行政区划
芦荻山乡行政区划相对稳定,2014 年年底,
区域概况
辖芦山、祠堂寺、岩栀子、金狮堤、毛坪里、社木铺、
位置面积 蓼子坪、天井港、玉带桥、大关庙、观音寺、双往垱、
芦荻山乡位于武陵区东部,洞庭湖西滨,东 苗儿港、李白溪、伍家坪、张家堰、台家铺、石公庙、
与鼎城区牛鼻滩镇接壤,西与永安街道毗邻,南 黄爱、熊家坪、罗家岗 21 个村和桑场社区。
临沅水与常德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江街 人口民族
道相连,面积 57.5 平方千米,耕地 31120 亩,其 2014 年,芦荻山乡总人口 32563 人,其中,
中水田 25847 亩、旱地 5273 亩。 非农业人口 1838 人。域内有回族、维吾尔族、苗
建置沿革 族、侗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彝族、壮族、
乡境地处八官垸内。民国时期,垸内置国泰、 朝鲜族和满族等 11 个少数民族、124 人。
民安两乡,属常德县管辖。1949 年 8 月,隶属常
德县第四区。1950 年 9 月,隶属第六区。1951 年,
隶属第八区。1956 年 6 月,常德县撤区并乡,国
经济发展
泰、民安两乡合并,改称石公庙乡。1958 年 10 月,
常德县撤销“乡”建制,建立洞庭、英湖、冲天、 综述
上游、红旗、金刚、金星、东风、金霞、跃进 10 芦荻山乡自古以来就具有城郊结合的区位优
个人民公社,石公庙乡建制随之撤销,划归英湖 势,经济一直较为发达。从建置之初到 20 世纪
人民公社管辖。1961 年 10 月,撤销英湖人民公社, 60 年代中期,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人民群众的生
始建芦荻山人民公社。1984 年 2 月,撤销人民公 活水平逐年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间,集体经济
社体制,芦荻山人民公社改称芦荻山乡。1988 年 在徘徊中有所发展。1978 年,开始实行农村经济
7 月,常德县改称鼎城区,芦荻山乡改称鼎城区 体制改革。到 2002 年,全乡全面实行家庭联产
芦荻山乡。1995 年 8 月,芦荻山乡由鼎城区划归 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