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124
武陵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生产力水平逐年提升。划归武陵区管辖后,随着 公斤的指标,上交商品粮 450 多万公斤。90 年代
常德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 以后,不断调整农村政策,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
彰显,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14 年,实现生产总 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实现亩产过千斤的目标,个
值 8.24 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1589.97 万元,人 别高产田双季亩产达到 740 公斤。2014 年,全乡
均收入达到 7989 元。 年产粮食 1.5 万吨。
芦荻山乡土地肥沃,靠近城区,自古便是富 蔬菜 20 世纪末,全乡种植蔬菜约 3500 亩。
庶之地。解放后,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尽管遭遇 2004 年,省政府将芦山村蔬菜基地评定为“全省
“文化大革命”非常时期,集体经济在徘徊中仍有 放心蔬菜示范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由武陵区跃进
所发展。1978 年,开始实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蔬菜专业合作社按照 “统一品种、统一投入、统
嗣后又全面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 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生
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力水平逐年提升。划归 产经营管理模式生产销售。在田头公示禁限用农
武陵区管辖后,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 药名单,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
经济发展再次提速。2014 年,芦荻山乡实现生产 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减少农药施用量 ;将技
总值 8.24 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1589.97 万元,农 术手册发放到菜农手中,组织农户参加生产培训,
民人均收入达到 7989 元。 严格按标生产,如实记录生产情况,确保生产过
农业 程安全 ;基地实行蔬菜出园报告与送检制度,检
种植业 测情况纳入菜农诚信档案管理。2006 年,全乡蔬
水稻 20 世纪 60 年代,芦荻山乡种植双季 菜种植形成以小河(马陵河)堤沿线芦山村蔬菜
稻,亩产在 350 公斤左右。70 年代,推广“稻稻 基地和熊家坪蔬菜基地,以大河(沅江)堤沿线
麦”“稻稻油”三熟制,产量逐年提高。1975 年, 祠堂寺、岩栀子、毛坪里、社木铺的精细菜,以
全乡粮食产量亩均 430 公斤,跨过《纲要》400 低田改造区李白溪、罗家岗、伍家坪、台家铺的
大棚蔬菜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