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9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279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有金霞山、东有仙峰山,中部为平地,沧水、枉 生、红薯、豆类、茶叶等。民国时期种植一季稻,
水流经镇境。最高处金霞山海拔 244.2 米,最低 亩产 100 公斤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
处黄花堰村四组海拔 61 米,全境平均海拔 70.8 米。 地得到开发利用。1958 年,由一季改种双季,亩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 1678 小时,年平 产提高到 350 公斤。1965 年,境内双季稻面积达
均气温 16.7℃,年均降水量 1657 毫米,无霜期 水稻总面积的 85%。20 世纪 70 年代,为提高产
270 天。4—7 月为多雨季节,春季气温多变,夏 量,个别区块试种“麦—稻—稻”“油(菜)—稻—
热冬寒。1954 年,冰冻时间达 2 个月,最低气温 稻”三熟制,但产量不理想。1980 年后,实行家
﹣ 18℃,池塘结冰 20 厘米厚。枉水两岸土壤有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靠科学发展农业,大力推
机质含量 2% ~ 2.7%,呈酸性或中性(pH 值为 广杂交水稻。1990 年,全镇水稻亩产 400 公斤以
6 ~ 7.1)。丘陵山岗红壤土层深厚。镇域野生动、 上。2000 年以后,全镇有农业专业大户 160 户,
植物资源丰富 ;丘陵山岗出产黄金。 共租赁、承包水田 16100 亩,购置收割机等农机
人口民族 具 60 台件。2014 年,全镇种植水稻 32318 亩,
1950 年,境内有 4157 户 12076 人,其中男 总产 2990 万公斤 ;油菜 4012 亩,产量 40 万公斤 ;
性 6875 人。2010 年,全镇有 22788 人,其中男 红薯 2100 亩,产量 52.5 万公斤。
性 11689 人、女性 11099 人 ;汉族 22551 人、回 养殖业 境内传统养殖业以农户家庭散养为
族 237 人。2014 年,全镇有 7228 户 26580 人, 主,饲养耕牛作为役牛,饲养生猪、羊、鸡、鸭
其中男性 15160 人、女性 11420 人 ;汉族 26293 等畜禽补偿家庭收入,换取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
人,回族 287 人。 活用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鼓励农民
发展养殖。20 世纪 60 年代,生产队集体经营池
塘养鱼。1970 年后,生产队集体建猪场,由于
经营体制、机制、技术等原因,未能有大发展。
经济发展
1982 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养殖专
综述 业大户涌现,各类家禽饲养向规模化、商品化方
1949 年前,境内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萧条 向发展。2014 年,全镇有养猪大户 149 户,饲养
凋蔽,百姓温饱难以为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生猪 52310 头、出栏 33200 头 ;养鱼大户 48 户,
经济稳步发展,百姓生活逐步改善。1958 年,推 鱼塘 3807 亩,出产鲜鱼 24.2 万公斤 ;养鸡大户
广双季稻,单产大幅度提高。1982 年,实行家庭 52 户,出产鲜蛋 2.9 万公斤 ;养羊大户 28 户,出
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温饱得以 栏肉羊 13000 头。
解决。同时,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发展。 林业
2000 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 3876.7 万元,个体 1971 年,黄土店公社在回龙桥大队兴办杉木
经济总收入 4.9685 亿元。2014 年,全镇实现地区 林场,面积 800 亩。20 世纪 80 年代,实行林业
生产总值 6.355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072 元。 责任制,山林承包到户,农民注重在房前屋后植
农业 树造林。90 年代起,政府提供山林防火、防护、
种植业 境内主要种植稻谷,兼种油菜、花 油茶垦复等公共服务和指导。2014 年,全镇有山
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