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5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下册)
P. 315
澧县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山水厂,铺设主、支管道共 49 千米,日供水 500 址荣家河,原址改办澧县第九中学,为县办高中,
立方米。为提高供水质量,2014 年 11 月,张公 在校学生 1200 多人。1994 年,改为澧县三中。
庙水厂、荣家河水厂与县山门水厂供水管道并网, 1979 年,各大队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停办,转为开
改用山门水库水源,并对国富等 7 个村进行扩网, 办幼儿班。1983 年,澧西、张公庙中学在校学生
全镇自来水通户率达到 100%。 达到 1000 多人,教职员工 60 多人。1995 年 10 月,
镇村建设 澧西、张公庙两所中学合并为张公庙镇中学,校
1995 年,镇政府制定镇区发展规划。1998 年, 址设在张公庙集镇。是年,各小学幼儿班陆续取消,
艳洲、茶园移民交荣市集镇安置。2002 年,皂市 改为集中办幼儿园。2007 年,小学因调整布局只
移民交张公庙集镇安置,集镇规模扩大。2006 年 保留 6 所。2014 年,全镇有幼儿园 7 所,在园幼
起,荣家河、张公集镇扩建街道 4 条,兴建集贸 儿 853 人,教师 35 人 ;小学 6 所,在校生 967 人,
市场 2 座,兴建流通综合体 1 座。2014 年,两个 教师 118 人 ;初中 1 所,在校生 525 人,教师 71
集镇面积分别达到 1.5 平方千米和 2.4 平方千米, 人 ;普通高中 1 所,在校生 1250 人,教师 128 人。
经商门面 300 多个,个体工商经营者 1000 余人 ; 文化体育
新建宜居住宅 500 套,新建小区面积 25 万平方 2014 年,全镇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2 人。
米。村村建有村民活动中心、村级服务中心、村 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在 13 个村实施
民休闲广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 ;是年,全镇改灶、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
改厕、改水工程全部完成,95% 的农户使用上卫 总人口的 40%。有体育场地 16 个。全镇有各类
生厕所 ;村村建有垃圾箱、垃圾池、垃圾围,垃圾 演艺队伍 13 支,流动电影放映队 1 个,电视广播
统一收集,由专门保洁人员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 进村入户,有农家书屋 20 个,藏书(刊)32000 册。
害化处理率 100% ;11 个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 医疗卫生
民国时期,境内医疗主要为个体郎中及个体
中药铺。1951 年,在荣家河集镇设有个体诊所。
1952 年,由中医尹宗铎等人组织联合诊所,在张
社会事业
公庙集镇成立分所。1959 年,荣家河诊所与张公
教育 庙分所合并组成澧西公社卫生院,院址设荣家河,
清代,境内有数家私塾。民国时期,境内有 下设石塘堰、张公庙两个分院,共有医务人员 20
白鹤、护国、荣市、红庙等数所公办小学。1952 多人,病床 10 多张。1969 年,实行农村合作医
年,初级小学扩展到 10 多所。1958 年,创办荣市、 疗,各大队建立合作医疗站,配备赤脚医生和药店。
护国两所完小。20 世纪 60 年代,开办石塘完小, 1971年,县棉花试验站成立卫生院。1995年,澧西、
并在县拖拉机站和省棉花试验站开办两所农中。 张公庙两个乡卫生院合并成立张公庙镇中心卫生
1969 年,两所农中撤销,改办为澧西中学和张公 院,院址设张公庙。2011 年,政府投资 600 多万
中学,增设高中班。1972 年起,辖区大多数生产 元,在张公庙集镇新建镇中心卫生院,增添大量
大队兴办完小和带帽初中班,有教职员工 200 多 医疗器械,医疗条件大为改善。2014 年年末,全
人,在校学生 2000 多名。1978 年,澧西中学迁 镇有 1 家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20 个,专业医务人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