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116

武陵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2000—2004 年,充分发挥丹洲城郊优势,                      产 395.37 吨 ;中稻 170.6 亩,总产 76.77 吨 ;晚
                按照压粮棉、扩蔬菜、扩花卉苗圃思路,狠抓柑                            稻 922.46 亩,总产 442.78 吨。

                橘品种改良,以沙湖村果木苗圃基地为依托,大                                油菜 1994 年,全乡种植油菜 11371 亩,亩
                力推广无核早熟椪柑、特早熟蜜橘、脐橙、寿柑、                           产 99.6 公斤,总产 1132 吨。2004 年,全乡油菜
                蜜柚等优良品种 ;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丹                           种植 3000 亩,总产 219 吨,亩产 73 公斤。2014
                洲乡跻身全市放心菜基地行列,获得万亩无公害                            年,全乡油菜种植 7598.6 亩,总产 835.85 吨。

                蔬菜基地认证。2004 年,乡党委、乡政府遵循“低                            棉花 棉花是丹洲乡的传统农业作物。早
                门槛进入,高效率服务,好环境发展”宗旨,开展                           在明、清时期,丹洲就盛产棉花。民国时期,丹

                招商引资,引进工业项目 6 个、资金 3180 万元,                      洲乡种植棉花上万亩,平均亩产籽棉 60 公斤左
                技改投入 560 万元,解决本乡 150 多人就业。是年,                    右。1949 年后,全乡棉花生产有较大发展。20
                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35584 万元,其中农业总                        世纪 60 年代,丹洲乡棉花种植 1.8 万多亩,总
                产值 20716 万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8 万元 ;                   产皮棉 117 万公斤,亩产皮棉 65 公斤。1983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3008 元,恩格尔系数为 37.6%。                     后,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但单产有所提高。
                丹洲乡第一产业以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2004 年,全乡种植棉花 7800 亩,平均亩产皮棉
                为主,蔬菜、水果、花卉苗圃的面积形成一定规模。                          84 公斤,总产皮棉 655 吨。2014 年,全乡种植

                    2014 年,全乡三产业总值突破 10 亿元,其中,                   棉花 7290.48 亩,平均亩产皮棉 150 公斤,总产
                工业总产值 3.8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6.5 亿元,社                    1093.57 吨。
                会消费品零售额 4186 万元 ;财政收入 783 万元,                        柑橘 柑橘是丹洲乡的支柱产业。据《常德

                人均纯收入 6909 元,同比增长 10.2%。                         县志》记载 :远在东汉时期,丹洲已大面积种植
                    农业                                           柑橘。至民国初年,丹洲柑橘种植面积达 5000 来
                    种植业                                          亩,久负“金丹洲”盛名。丹洲所产南柑,肉嫩

                    水稻 1979 年,丹洲公社有水田 8774 亩,                    味美,远销武汉、上海、北京等地。1949 年,丹
                主要种植水稻,水稻以籼稻为主。1983 年后,实                         洲乡柑橘种植 1 万多亩。1954 年冬特大冰冻,境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                            内柑橘几乎全部冻死。1963 年,恢复柑橘生产。

                开沟抬田,起垄扩改栽培棉花、柑橘等经济作物,                           到 1985 年,全乡橘园发展到 12000 多亩,但品
                全乡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0 年后,推广                          种欠佳。1995 年后,乡党委、乡政府引导农民进
                89 ﹣ 3、丝苗、207、桂 99 等优质水稻。1994 年,                 行柑橘品种改良,推广无核早熟椪柑。2004 年,

                全乡早稻种植 3335 亩,总产 111 吨 ;播种中稻                     全乡柑橘减至 6700 亩,总产 9600 吨。2014 年,
                1000 亩,总产 385 吨 ;播种晚稻 4755 亩,总产                  全乡产柑橘 14700 吨。
                1728 吨。2004 年,全乡种植早稻 1380 亩,总产                       蔬菜 民国时期,丹洲就已成为常德城区的

                430.6 吨 ;其中杂交稻 420 亩,总产 144.1 吨,优                蔬菜生产基地。1983 年后,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
                质稻 856 亩,总产 286.8 吨 ;中稻及一季晚稻播                    大。1994 年,全乡蔬菜种植 2579 亩,总产 3354 吨。
                种 1500 亩,总产 603 吨 ;晚稻播种 1350 亩,总                 2004 年,全乡蔬菜种植 8500 亩,总产 12495 吨,

                产 483.3 吨。2014 年,全乡早稻 919.46 亩,总                 全乡有蔬菜大棚 121 个。2010 年后,全乡冬季榨



                 0104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