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206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布匹、杂货肉食、粮油食品、手工业品、家具等。 途径境内塔水桥,道路平坦,轿马可行。1966 年,
境内和大龙站、肖伍铺、瓦屋垱等地的农民带着 建成刘(家桥)镇(德桥)公路,全长 3.5 千米,
桐油、茶油、板栗、桃李、重阳菌、烧柴等土特 境内始有公路。1967 年,常(德)岳(阳)公路
产品到镇德桥交易,再购回生活用品。民国 34 年 常德至蒿子港段建成通车,全长 51 千米,境内长
(1945),全县农村集市 34 个,镇德桥为 11 个日 9 千米。1977 年,常德运输公司客运北站始发通
常集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镇德桥 往镇德桥班车。20 世纪 90 年代起,加快通村通
渔具市场全县闻名。20 世纪 50 年代,国家对主 组公路建设。2014 年,全镇有通村组公路 14 条
要农副产品实行统派购政策,集市贸易上市品种 78 千米,其中硬化 53.6 千米。
受到限制。1958 年,建立供销社、肉食站、粮油店, 水路交通 1953 年前,马林航线经过镇德桥。
实行单一的流通渠道,集市关闭。1962 年,镇德 1954 年,治西洞庭湖,航道封闭。1959 年 1 月,
桥集市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再度关闭。中 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转为海鹰人民运输公社,办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商贸服务业发展,农 公地点设境内张家桥,专门对来往船只进行统一
村集贸市场日益活跃。1987 年,镇德桥为常德县 管理。1963 年,建三港子轮船码头,航线南经断
28 个日常集市之一。90 年代,镇德桥商贸主要 港头、白鹤山、芦荻山到马家 土 通沅江,北经石
集中在老街和刘家桥村圩场,特别是刘家桥圩场, 公桥至冲天湖,往西至镇德桥码头。后因围湖造田,
在 S306 改道之前非常繁荣,出现过外地人“只知 修建堤坝,湖面缩小,改为镇德桥渔场,境内水
刘家桥,不知镇德桥”的现象。2000 年以后,大 路交通运输停止。
部分农村青壮年赴城市或沿海打工,消费人群减 邮政通信
少,加之离常德市城区较近,交通便捷和消费方 民国时期,常德县邮电局在境内设邮政代办
式的转变,镇德桥集市渐渐没落。2014 年,全镇 所。1951 年,县人民政府在驻境的第五区区公所
有各类商铺 206 家,从业人员 1000 余人。 安装境内第一部手摇式电话。20 世纪 60 年代,
劳务输出 电话通至各大队部,公社设电话接线员负责电话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 的转接。1985 年 10 月 1 日,电信综合大楼竣
2005 年,全镇外出务工人员 2190 人。2014 年, 工,4000 门自动电话开通,结束摇把子电话历史。
外出务工人员达 4000 多人。以八方岗、乔家岗、 1998 年邮政、电信分营。
刘家桥、周家岗等村村民为主的农民工,利用离 2001 年,鼎城移动通信分公司在镇德桥镇修
常德市城区较近的优势,朝出晚归进城务工,人 建移动基站。2008 年,鼎城电信分公司在枫树口
数达 1000 人以上。 村修建电信基站。无线通信信号实现全覆盖。
2014 年,全镇有移动服务网点 2 个、电信服
务网点 2 个、联通服务网点 1 个,广电宽带网用
户 300 多户,电信宽带用户 395 户,固定电话用
基础设施
户 185 户,移动电话用户 1 万余户。邮政代办所
交通运输 办理报刊订阅 50 多种 20 多万份,国内定期汇票
陆路交通 清代,武陵县至安乡县羌口大道 50 余笔,快递包裹 300 多份。申通、顺丰、中通、
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