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211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境平均海拔 90.2 米。地层属冷家溪群,以泥质板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8 年,境内经济收入
             岩为主,土壤以第四纪红土为主。                                  78 万元,工农业产值 59 万元。1978 年,境内经

                  境域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                         济收入150万元,工农业产值138万元。1982年后,
             气候区,兼有湿润的滨湖气候和潮湿的山地森林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农产
             气候特征,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四                            品产量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开始发展。1987 年,
             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7.4℃。1 月最冷,平均 5.1℃。                   境内经济收入 1372 万元,工农业产值 1113 万元。

             7 月最热,平均 28.9℃。极端最低气温﹣ 13.2℃                     2014 年,基本实现种植机械化,但以农业为主业
            (1977 年 1 月);极端最高气温为 40.1℃(1971                   的经济格局未变 ;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91 亿

             年 7 月);年日照时数 1723 小时,无霜期 263 天。                  元,其中农业增加值 7875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6263 元。
                  人口民族                                             农业
                  2002 年,大龙站镇有 10926 人,其中男性                        种植业  以种植水稻、油菜、蔬菜为主。

             5719 人、女性 5207 人。                                1987 年,生产稻谷 0.973 万吨,皮棉 13 吨,食
                  2010 年,大龙站镇有 11784 人,其中男性                   用植物油 219 吨。2014 年,种植双季稻 10000
             6019 人、女性 5765 人 ;农业人口 10406 人,非                 亩,油菜 15000 亩,蔬菜 2000 亩,花木 1000 亩。

             农业人口 1378 人。总人口中,汉族 11755 人 ;                    生产稻谷 2.16 万吨,食用植物油 1505 吨。
             少数民族 28 人,其中回族 15 人、蒙古族 5 人、                          养殖业 境内养殖猪、牛、鸡、鹅、鸭等家
             苗族 2 人、壮族 6 人。                                   畜家禽,历史上以家庭散养为主,作为家庭副业。

                  2014 年,大龙站镇有 12925 人,其中男性                   1986 年,发展瘦肉型猪 2380 头。20 世纪 90 年
             6682 人、女性 6243 人 ;农村人口 10818 人,非                 代开始规模养殖,形成一批鸡鸭、生猪、渔业养
             农业人口 2107 人。总人口中,汉族 12842 人 ;                    殖大户。2014 年,全镇出栏生猪 7000 头,存栏

             少数民族 83 人,其中回族 70 人、苗族 8 人、土                     量 9950 头 ;出笼肉鸡 31 万羽 ;存笼蛋鸡 41.5 万
             家族 5 人。                                          羽,产鲜蛋 1103 吨 ;出产水产品 420 吨。
                                                                   林业

                                                                   民国时期,境内始有果木和稀有珍贵风景树
                                                              苗交易。民国 6 年(1917),开始林木采种,向农
                              经济发展
                                                              民收购马尾松果等,有部分农民采果自种。1953

                  综述                                          年,被县政府确定为杉木、马尾松、落叶栎类和
                  清代,境内经济发展缓慢。民国时期,境内                         油茶种子的主产地。1982 年,被确定为薪炭林和
             山地开垦加快,耕地面积扩大,稻谷、棉花、油                            经济林区。1983—1985 年,飞播造林 10 架次。
             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增加,手工业行业门类增多。                          1988—1990 年,开展千亩集中连片的植树造林,

             抗日战争时期,局势动荡,农业生产不稳定,经                            共达 7200 亩,其中翠镇庵村连片造杉木林 603 亩。
             济萧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实行土地改                            1989 年,开始重点扶植兴国寺村花木产业。2014

             革,推广新式农具和双季稻、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年,全镇有用材林 15000 亩,经济林 10000 亩,



                                                                                                       0199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