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208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高中班为主,附设两个初中尖子班。1978 年,抗 号,开始使用有线电视。2010 年,将模拟电视信
大中学在校学生近 700 人。1979 年抗大中学更名 号改为数字电视信号。2014 年,全镇有电视用户
为“镇德桥中学”。1982 年,公社中学取消高中班, 5000 余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 1400 多户。
专办初中。1984 年,成立枫树口小学,后为镇德 医疗卫生
桥镇中心小学。1986 年,全镇 13 个村办起 12 所 民国时期,境内主要用传统中草药、民间偏
幼儿园,335 名适龄儿童入园学习。1997 年以后, 方治疗疾病。1941 年 11 月 4 日,日本侵略军对
各村属小学陆续撤销。 常德实施细菌战,镇德桥受害惨重,最严重的寿
2014 年,全镇有初级中学 1 所,完全小学 1 福陂村,全村 300 多人,死亡 60 人。1942 年 11
所,幼儿园 2 所,教师 75 人,在校中小学生 655 月 14 日,湘西防疫处在镇德桥设防疫临时办事处。
人,入园幼儿 200 人。 1952 年,成立镇德桥镇联合诊所。1953 年,
文化 成立镇德桥区联合诊所和镇德桥血吸虫病防治组。
民国时期,镇德桥集镇常驻有两个戏班,经 1956 年,镇、区联合诊所合并组建为镇德桥联合
常有县城名角演出。1943 年常德会战前夕,为躲 医院。1961 年,改为镇德桥公社卫生院。1984 年,
避战乱,常德城许多戏班迁到镇德桥,活跃了集 更名为镇德桥镇卫生院。1986 年,卫生院下放给
镇戏曲文化。 镇政府主管。1999 年,镇卫生院转为全民所有制。
1951 年,省电影教育总队第一队在镇德桥集 2005 年,上收区人民政府管理。
镇设放映点。1953 年,常德县政府在镇德桥镇设 2014 年,全镇有镇卫生院 1 家,村卫生室
文化站,1956 年撤销。1961 年,镇德桥成立民 14 个,社区卫生室 3 个,私营药房和诊所各 2 家。
间职业汉剧团,经常有著名的汉剧艺术家登台表 镇卫生院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有医务人员 19
演。1984 年,建成镇德桥公社影剧院。2007 年, 人,病床 35 张,设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
镇里设数字电影放映员一名,每年下村组放映电 妇产科等科室,配置 200 毫安 X 光机、心电监护仪、
影。2010 年后,各村、居自发成立广场舞蹈队, B 超、半自动生化仪、脑血流图等仪器。
学跳广场舞,镇文化站为舞蹈队提供技术指导。 社会保障
2014 年,全镇有广场舞蹈队 14 支,花鼓戏表演 农村“五保”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实行
队 1 支。村村设图书室,共计藏书 5 万余册。 “五保”政策。1973 年,全镇有“五保”对象 98
广播电视 人。1978 年,“五保”对象 72 人。2005 年 7 月,
广播 1958 年,境内始建公社广播站。1962 将镇德桥镇中心小学旧址改建为镇德桥镇敬老院,
年公社广播站停办,1970 年恢复。后因线路老化, 经过 2012 年扩建整修,面积增至 2450 平方米。
基本处于停播状态。1980 年,新架通线路 1200 2014 年,镇德桥镇有“五保”对象 209 人,其中
米,接通有线喇叭 140 多个。2015 年 5 月,镇德 敬老院集中供养 45 人,月发放“五保”生活费总
桥镇作为全区第一批乡镇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 额 15750 元。
全镇共建镇级广播室 1 个、村级广播室 14 个、高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996 年,开始实行
喇叭 162 只,音柱 2 套。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1998 年,实行农村
电视 2007 年,镇德桥镇开通模拟电视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2008 年,全镇农村低保
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