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207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圆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均在境内设有代办点。 场日趋繁荣,有街道 2 条,长 1800 米、宽 6 米,
供电饮水 片石铺面,有旅馆、鱼行、米行、酒店等数十家。
供电 20世纪70年代末,境内开始用电照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治理西洞庭湖和围湖
90 年代,电力设施基本完善,实现村村通电,户 造田,水运逐渐中断,集镇日趋冷落。后随着公
户用电。2014 年,全镇有高压输电线路 120 千米, 路建设加强,集镇又趋活跃。1987 年,集镇占地 1.5
变压器 58 台,全年用电量 300 万千瓦时。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0.32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饮水 20 世纪 70 年代前,境内农民习惯从 2392 人。2003 年,集镇建成区达 0.9 平方千米,
堰塘、河港取水饮用。70 年代,开始打真空泵压 形成南北街、商业街、新街 3 条主街道和 2 条巷
水井,饮用地下水。1989 年,建镇德桥镇水厂, 道,总长近 5000 米,常住人口 3200 人。2014 年,
日供水 1000 吨,供应集镇及周边居民饮用水。 集镇总面积 1.15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0.58 平方
2011 年,区政府在县园艺场太山坡建西洋陂自来 千米,房屋建筑总面积 23.2 万平方米,常住人口
水厂,日供水 3600 吨,解决全镇居民饮用水问题。 4380 人。
2014 年,夹巷口社区近 300 人饮用水纳入西洋陂
水厂供应,全镇农村安全饮水率达 100%。
水利建设
社会事业
1957 年,修建四陂堰水库,属小(一)型
水库,集雨面积 7.18 平方千米,库容 186 万立方 教育
米,灌田 6500 亩。1974 年,修建三港子电力排 清代和民国初期,境内教育机构多为私塾。
灌站,装机容量 240 千瓦。1975 年,为配合冲天 民国 16 年(1927),创办广嗣庵高小。1931 年 7 月,
湖、柳叶湖、肖家湖治理工程,开挖同心河,从 学校从广嗣庵迁至枫树口,改名为“常德县立第
白鹤山起经刘家桥、西洋陂至丁家坝与石公桥镇 七高级小学”,学生 100 余人,教师 7 人。1936
南河相接,长 16.3 千米,河底宽 16 米,移动土 年,更名为“四贤高小”,有学生 200 余人,教师
方 400 多万立方米。境内有刘家河,源出太阳山 13 人。1938 年 11 月,常德隽新中学从常德城区
下,经大龙站、马陇桥、刘家桥、镇德桥、冲口 迁至镇德桥周家岗村周家大屋,并在朱家桥村查
子注入马家 土 河,河长 7.2 千米。开挖同心河后, 陂庵设分校,在附近一所祠堂内设隽新附小,后
被分为两段,上半段截入同心河,镇德桥以下 1.7 疏散至钱家坪。1941 年,四贤高小改名为“常德
千米河段裁湾改直,命名为迎丰河。1984 年,修 县广德乡中心国民学校”,1949 年改名为“枫树
建张家桥电力排灌站,装机容量 260 千瓦。2014 口完全小学”,有学生 300 余人,教师 19 人。中
年,全镇有机埠 26 处,装机 31 台套 2240 千瓦 ;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教育,办有
水库 1 座,堰塘 620 口,总蓄水量 1100 万立方米 ; 各类“扫盲班”,开始实行国民义务教育。1969 年,
防洪大堤 21.8 千米。 实行公社办中学,小学全部下放到大队,枫树口
集镇建设 完全小学更名为“抗大中学”,开办 3 个初中班,
清代,镇德桥集镇有商店 10 余家。民国 25 学生 167 人,1 个高中班,学生 47 人。1975 年
年(1936),镇德桥连通刘家河南北两岸后,市 起,公社办初中逐步下放到大队,抗大中学以办
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