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286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高点玉峰山村二组刘家庵海拔 113 米,最低点海 和育苗移栽。2003—2004 年,推广油菜杂交良种,
拔 38.8 米,全境平均海拔 46 米。属亚热带湿润 亩产油菜籽稳定在 90 公斤。国家“十二五”计划
气候,春阴多雨日照少,夏先涝后旱,初秋燥热 期间,境内农业机械化得到推广、普及,耕田耕地、
晚秋凉,严冬短有雪霜。年均降雨量 1500 毫米, 栽插收割、除虫施肥、兴修水利等等传统劳作方
集中在 4—7 月。年最高气温为 41℃,年最低 式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代替。2014 年,全镇
气温为﹣ 3.8℃,年平均气温 18℃。年日照时数 有各类农业机械 1000 台(件)。
2880 小时。无霜期 280 天。主要野生动物有野兔、 养殖业 民国时期,农户饲养生猪、鸡鸭等
野鸡、竹鸡、黄鼠狼、斑鸠、喜鹊等,植物有油茶、杉、 家畜家禽,用于自给或换取生产、生活资料。养
松、竹、丹桂、红枫、香樟等。矿产资源主要为 鱼靠自然生长,1949 年鲜鱼亩产不足 10 公斤。
砂石,地下水源丰富,水质达到饮用矿泉水标准。 20 世纪 50 年代,政府鼓励养殖,但不得自由买
卖,农户积极性不高。1978 年,在政府部门支持
下建起阴家冲渔场。80—90 年代初,家庭养殖得
到大力发展,农户改传统散养为圈养、群养,使
经济发展
用配制饲料,生猪鸡鸭饲养向商品化、规模化发展,
综述 形成一批养鸡、养鸭、养鱼、养猪、养牛专业村
20 世纪 90 年代起,加大对关门洲水库、庙 和专业户。2014 年,全镇出栏生猪 3.2 万头、羊
潭河坝等水利设施的整修力度、治理水土流失、 4000 只,饲养肉牛 700 头、鸡 32 万羽、鸭 15 万羽,
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农业生产逐 养殖水面 1800 亩,产鲜鱼 981 吨。
年上台阶。2000 年,镇村集体企业改制后,民营 林业
经济发展迅速。2003 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油茶林占全镇山林面积的 95%。1949 年前,
2.6112 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2.1534 亿元、农业产 林地属私人所有,自育自管。1958 年,林地归公
值 4578 万元。2014 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社所有。1963 年,执行中央政策,山林划归生产
2.07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448 元。 队,实行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2007 年起,
农业 实行油茶林垦覆和改良,先后垦覆油茶山 1.2 万亩、
种植业 境内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 新改良油茶山 0.4 万亩。2014 年,换发全国统一
花生、玉米、红薯、黄豆、高粱为辅。20 世纪 50 林权证,承包期延长至 2052 年,镇内出现数十个
年代前,由于耕种方式低下,品种落后,单产极低。 造林大户。是年,全镇有林地 26105 亩,其中油
50—60 年代初,解决水稻易倒伏问题后,产量相 茶林占 95%。
对提高 20% ~ 30%。70 年代后,推广两系水稻, 工业
每亩单产从 250 ~ 300 公斤提高到 2000 年后的 民国时期,境内手工业繁荣,行业工匠颇多。
500 ~ 900 公斤。 木机纺纱织布、手工印染、手工裁缝、木器制作、
油菜为境内冬季农业生产龙头作物,种植历 烧砖制瓦、酿酒熬糖、铁器打制等小作坊若干,
史悠久,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实行田地套种, 应有尽有。20 世纪 50 年代后,个体手工业或被
山坡空地公路两侧集中栽种。种植方式分为直播 改造,或被限制,逐渐退出。1969 年,开始兴办
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