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P. 178
鼎城区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卷
社会保障 家湖村和顶兴村建成两个“五保”之家。2014 年,
救灾赈济 清代赈灾,大多由民间慈善团体 全镇有“五保”老人 303 人,其中集中供养 60 人,
和宗族祠堂办理,遇有特大灾害,也会派朝廷官 分散供养 243 人。国家拨供养资金,标准为集中
员实地考察放赈。清道光十四年(1834),八官垸 供养对象每人每年 4200 元,分散供养对象每人
决堤溃垸,朝廷免征田赋,为灾民发放口粮、种 每年 2900 元。保教孤儿 11 人,供养标准为每人
子和房屋修缮款。宣统三年(1911),水灾更甚, 每年 7200 元。全镇共支付供养资金 104.2 万元。
未决堤垸所剩无几,招壮健农民修堤,以工代赈, 城乡低保 2005 年开始,实行城乡居民最低
老弱妇孺由地方月供白粥两餐。民国时期,灾害 生活保障制度。2014 年,全镇享受农村最低生活
频繁,国民政府救济甚微,官僚们还予以克扣, 保障的居民 1138 户 1615 人,发放低保资金总额
灾民所得无几。民国 20 年(1931),遭遇百年罕 近 200 万元 ;享受城镇低保居民 550 人,发放低
见大水,境内饥贫交加而死的灾民达 100 余人。 保资金总额 179 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高度关心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0 年 11 月,新型农
民疾苦。1954 年,八官垸遭遇特大水灾,围垸尽 村合作医疗在牛鼻滩镇全面推开,当年参保农村
溃,是年冬天,又遭百年难遇的寒流袭击,最低 居民为 3.05 万人,占农业人口 90% 以上。次年,
气温在﹣ 12℃以下,持续时间一月有余。人民政 农民获得医疗补助 600 多万元。2013 年年底,参
府积极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从外地购进耕牛 保人数 3.28 万人,占农业人口 95% 以上。2014
与种子,从贵州购入大米解决吃饭问题。1980 年, 年,享受国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贴 1875 人(次),
冲柳高水近 7 万亩农田和养殖水面被淹,1000 栋 资金总额 875 万元。
房屋被毁,灾后仅牛鼻滩公社就发放救济款 57 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10 年 10 月 1 日,
元,无息贷款 80 万元,生产投资 90 万元,拨粮 牛鼻滩镇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镇 1.41 万人
食指标 850 万公斤,食油指标 3.7 万公斤,木材 参保。2014 年,参保人数为 1.25 万人,上缴金
指标 1650 立方米,楠竹 4.5 万根。 额 140 万元,享受国家社保补贴 535 万元。
“五保”供养 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
靠的鳏寡孤独乡民,在清末及民国时期,主要靠
祠堂或公共族田获得粮食供养,死后由族人捐款
特色地情
安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由国家救济,
辅以群众互助。1954 年,由农业合作社包工代耕。 名优特产
1958 年起,实行 “五保”即保吃、保穿、保住、 牛鼻滩麻线 清时,渔民经常利用捕鱼闲暇
保医、保葬 ( 含孤儿保教 ) 供养制度,由生产队向 时间,在牛鼻滩外滩撑篙织网、补网。为适应这
“五保”对象提供柴米油衣物等生活用品,保障他 一需求,牛鼻滩集镇兴起麻线小铺。店主购来细麻,
们享受到生产队平均生活水平。1994 年起,“五保” 分发给周边农村妇女,纺成渔民所需的各种麻线,
对象所需经费和实物,从乡统筹费中列支。2006 交店铺出卖。到 1949 年,较有名气的有李记 ( 李
年起,“五保”供养费由政府财政列支。2010 年, 逢明 )、韩记 ( 韩云祥 )、管记 ( 管于孝 ) 麻线铺。
建成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50 人 ;百 1956 年,经过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成立集体
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