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常德年鉴2019》
P. 82
?`?
发展。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减少对资源的直 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研究,抓好招商引资管理和服务。持续
接配置,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在 开展节会招商,积极参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招商活动,
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融资担 创新德商恳谈会活动形式,打造德商回乡产业园,引导德商
保门槛和费率,建立民营企业创业风险救助基金,让企业家 总部回归、产业回归、资本回归和人才回归。鼓励开展结对
放下包袱,大胆经营。持续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完善领 招商,与发达地区园区、商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承接产
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实施精准服务,全力为企业排忧 业转移。大力开展异地孵化招商,发挥常德科创未来(中关
解难。 村)智造中心带动作用,支持区县(市)、园区在一线城市
各位代表,民营经济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设立招商孵化平台。积极开展驻点招商,组建驻外招商中心,
是常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坚定不 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探索开展委托招商,提高市场化招商
移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市场自主调节,让企业大显身手, 水平。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10% 以上,引进亿元以上产
保障和激励广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抢抓机遇、勇立 业项目 200 个、5 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60 个,力争在引进“500
潮头! 强”等战略投资者上实现突破。
搞活开放“大市场”。积极推进德企德品出海行动,依
(二)打赢攻坚战役,努力跨越发展关口
托龙头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在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遏制债务增量,严禁违法 和地区举办常德品牌推介活动,推动优势行业、优秀企业和
违规融资担保,严禁变相举债,严格管控新增项目融资行为。 优质产品走出去。优化进口贸易方式,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
全力化解债务存量。加强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强化资产负 新业态,促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 20%
债率约束,完成平台公司转型整合。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以上。
严格按政策规定推进 PPP 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用好用活地 建设开放“大通道”。确保黔张常铁路竣工通车,加快
方政府债券,保障正常融资需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加 常益长高铁、常德铁路枢纽站和安慈、官新高速公路建设,
强金融风险防范宣传,确保地方金融稳定。 抓紧襄常高铁、益常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开通
精准推进扶贫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摆 常长城际公交,大幅压缩融入长株潭的时空距离。新改建干
在突出位置,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除兜底保障外的贫困人 线公路 100 公里以上,确保沅澧快速干线 4 号大道桃源段、
口全面脱贫。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注重依托优势资源, 5 号大道西洞庭段等公路建成通车。提质改造省际边界口子
遵循市场规律,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加 镇主干道。推进沅澧水航道建设,依托常德港务集团整合全
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加大教育助学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 市码头资源,加快复兴水运优势。支持石门县、澧县等通用
递。继续抓好交通、电力、饮水、通讯、医疗、住房安全等 机场建设。开通新的机场航班航线,加密热点城市航线班次,
普惠性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台阶。引导贫困群 力争旅客吞吐量突破 100 万人次。
众依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提升开放“大平台”。加强口岸建设,保持“五定班轮”
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巩固环保整治成果,坚决抓好中央 常态化运营,推进常德港集装箱码头建设,确保桃花源机场
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 临时航空口岸开放,继续申建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 型)和
切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铁路口岸。打造汉寿县、石门县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助推泰
强力推进污染源综合治理,确保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中东盟建材产业经贸园建设。支持外贸平台企业开展一站式
达到 78% 以上。统筹推进“一湖两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综 综合服务,大力压缩通关时间、简化单证和降低成本。
合治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重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 各位代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放是时代的强音。站
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黑臭水体等领域治理,确保省控 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以更开阔的视
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 88.3%。开展耕地修 野、更包容的姿态、更坚定的步伐,全方位融入开放大格局,
复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抓 全力开创常德发展新局面!
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统
(四)实施乡村振兴,着力夯实发展基石
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推进西洞庭
湖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推动 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实施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推广“稻田 +”、林下经济等生态种养
模式,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
(三)致力扩大开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坚定不
体,新增家庭农场 1000 个以上、农民合作社 200 家以上。大
移解放思想,走开放强市之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
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加强农业科
质量发展
技推广应用,引导产业向产区、园区集中,努力创建一批国
突出开放“大引进”。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主体责任, 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力争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18